不改掉這些毛病,運動的辛苦就白費啦

2016-12-17 11:01:39

  第 1 種:練啥都不知道瞎練

  有的人光喊著「我要減肥」,卻連自己的訓練目的都不知道,基本上就是瞎練。一個人說要減脂,選擇的主要訓練項目是瑜伽(或者普拉提),而且幾乎 90% 的訓練安排都是這個,每天去瞭健身房就是練瑜伽,企圖憑借這個減去自己多年的贅肉……

  可以說,這種計劃是完全 loser 的!練到最後,可能隻會練成一個柔軟的胖子。

  如果明確目的是減脂,就應該瞄向那些「做功較多、消耗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的訓練組合。

  而瑜伽呢,雖然持續時間較長,但做功低,消耗也低,其實不適合減脂。你可以把它當成一種柔韌貭素 的訓練,但不要把瑜伽訓練的比例,排得太高。比如每周隻練 1~2 次瑜伽就好,其它時間要安排基本的力量 + 有氧訓練。

  另一些並不是真的肥胖,隻是想讓身材線條變得再好點的呢?需要考慮體脂率和肌肉量。

  體脂率是否合適?是否低到能讓肌肉棱角分明?肌肉量是否足夠?外形上有哪些欠缺?可以透過增加哪些部位的肌肉彌補?……

  這種情況,隻會跑步就不行瞭,是完全無效的。最有效率的訓練就數「健美訓練 bodybuilding」瞭,能有幫助分化肌群,把身體拆成幾個部分循環訓練。

  第 2 種:總發出不可描述的聲音

  健身房經常有這麼一種討厭的人:

  他們喜歡享受目光,喜歡攀比,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扛起極大重量的杠鈴,做一次不完整甚至不規范的動作;

  還總是噫~啊~嗯~哦~……地配上聲嘶力竭的怒吼和不可描述的嬌喘。

  這可不是在訓練!這是在裝 X!

  保證動作的完整、規范性,才可以保證訓練效果,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運動損傷。

  我們說「寧輕勿假」,就是說寧可使用的重量輕一些,也不要使動作變形或者不完整、不規范。把一個動作的全過程做完整,效果遠好於動作隻做一半、做好多次。

  第三種:隻練自己喜歡的

  很多男同胞酷愛力量訓練,常年隻練力量,一點有氧也不做。結果就是,心肺功能不強,耐力極差,最後連力量也上不去,也就「瓶頸」瞭。

  反過來呢?

  很多女同胞常年隻跑步,除瞭跑步,一點力量訓練也不做。

  常年隻進行有氧訓練,要小心肌肉流失嚴重,也容易因為肌肉力量不強而發生運動損傷。

  訓練方式要多樣化,訓練比例要有差異。力量貭素 、心肺耐力、柔韌貭素 ,「三缺一」是不行的。

  ▲ 健身房還有這麼一群「上肢主義者」:

  常年隻練上身,下身一點不練,最後練得上身很壯,下肢「小鳥腿」。

  曾經問過這些人,為什麼不練腿。他們的理由,往往是「下身有褲子擋著,練瞭妹子看不見啊」「腿粗瞭不好買褲子啊」……

  練胸不練腿,遲早要 yáng wěi 。

  如果一個人常年隻練胸、背、腿這些大肌群,腹部練得很少,那麼最後可能導致「骨盆前傾」:

  腰背肌群強瞭,而腹部過弱,腰背肌群就會拉著你的脊柱往後傾斜,身體姿態會變成「挺大肚,撅屁股」。

  第 4 種:不熱身不拉伸

  這是反復嘮叨的問題瞭。

  很多人到瞭健身房, 什麼熱身也不做,就急不可耐地打開跑步機開跑,或者扛起杠鈴訓練;到練完的時候,拉伸也不拉,直接沖個澡回傢。

  幹脆承認你就是來洗澡的好嘛?這進行的是一次「不完整」的訓練!

  如果堅持這樣做下去,陪伴你的可能是長期的傷病困擾。

  可以說,沒有熱身和拉伸,根本不能開始訓練,它至少要占到訓練總時間的 20% 甚至更多。

  第 5 種:胡亂跟風飲食

  三分練,七分吃,足見飲食的重要性。營養攝入,也要遵循原則一的「訓練目的」而定。

  如果目的是減脂:那麼熱量攝入就要略微低一些,要適當減少碳水類和脂類,同時增加蛋白質類和蔬果。

  如果目的是增肌:那麼熱量攝入要偏大些,碳水、蛋白質、脂類和蔬果都要增加攝入。還要強調一點,一定要多喝水,別等到渴瞭再喝。

  第 6 種:睡眠作息沒規律

  而其實說「三分練,三分吃,三分睡,一分天賦」,可能更妥當。

  睡覺是人生第一大補。

  肌肉和體能,恰恰是在訓練之外的時間(飲食、休息),透過「超量恢復」增長的,而不是在訓練過程中。訓練本身隻是個消耗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