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6 21:17:04
我們應該聽過不少關於佝僂病的話題吧。佝僂病,是一種因為缺乏維生素D所引起的疾病。佝僂病通常多以兒童患者為多見。在佝僂病的早期,是完全可以通過治療,避免造成不良後果的,所以作為有知道一些佝僂病的早期癥狀,還是很有幫助的。佝僂病的早期癥狀具體到底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佝僂病的早期癥狀
在生活中,我們僅僅隻是看到他們的雙腿合在一起時,呈現一種“O”形腿或“X”形腿,我們就稱之為佝僂。佝僂病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那麼佝僂病的早期癥狀表現到底有哪一些呢?骨科專傢指出,隻有充分瞭解佝僂病的癥狀,才能更快更早的進行診斷,以免耽誤病情。以下就為您呈現佝僂病早期癥狀的幾種表現:
一、佝僂病的癥狀體現在精神神經上:
身體多汗、夜驚、好哭等。多汗與氣候無關,由於汗液刺激,患兒經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禿或環形脫發。
二、骨髂上的表現:
1、頭部:顱骨軟化為早期佝僂病的癥狀,多見於3~6月嬰兒。前囟大,閉合遲,可遲至2-3歲才閉合。頭顱畸形。出牙晚,嚴重者牙齒排列不齊,釉質發育不良。
2、胸部:可出現肋骨患珠,胸廓畸形等癥狀。
3、四肢及脊柱:下肢畸形成o型腿,或x型腿。腕、踝部膨大,形成佝僂病“手鐲”、與“足鐲”。脊柱彎曲,可有脊柱側彎或後凸畸形,嚴重者也可見骨盆畸形,女性嚴重患兒成年後可因骨盆畸形而致難產。
三、佝僂病的其它的表現:
比如:抬頭、坐、站、行走都較晚,關節松弛而有過伸現象,大腦皮層功能異常,條件反射形成緩慢,語言發育落後,貧血等。
佝僂病的病因
對兩歲以下兒童來說,佝僂病是他們的高發病之一,佝僂病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簡稱,而老百姓又常稱之為“軟骨病”。為什麼小孩容易患上佝僂病呢?主要是因為小孩體內的維生素D不足,造成全身鈣、磷代謝失調,鈣質不能沉積在骨骼上,致使出現骨骼畸形。所以傢長可以通過給小孩攝入充足的維生素D來預防。佝僂病的病因主要為:
1、 日照不足。
皮膚內7-脫氫膽固醇需經波長為296-310nm的紫外線照射始能轉化為維生素D3,因紫外線不能通過玻璃窗,故嬰幼兒缺乏戶外活動即導致內源性維生素D生成不足;大城市中高大建築可阻擋日光照射,大氣污染如煙霧、塵埃亦會吸收部分紫外線;冬季日照短、紫外線較弱,容易造成維生素D缺乏。
2、 攝入不足
天然食物中含維生素D較少,不能滿足需要;乳類含出生素D量甚少,雖然人乳中鈣磷比例適宜2:1,有利於鈣的吸收,但母乳喂養兒若缺少戶外活動,或不及時補充魚肝油、蛋晃、肝泥等富含維生素D的輔食,亦易患佝僂病。
3、 生長過速
早產或雙胎嬰兒體內貯存的維生素D不足,且出生後生長速度快,需要維生素D多,易發生維生素D乏性佝僂病。生長遲緩的嬰兒發生佝壓病者較少。
4、 疾病因素
多數胃腸道或肝膽疾病會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如嬰兒肝炎綜合征、先天性膽道狹窄或閉鎖、脂肪瀉、胰腺炎、慢性腹瀉等;嚴重肝、腎損害亦可致維生素D羥化障礙、生成量不足而引起佝僂病。
1/6
新生的嬰兒表現為四肢明顯短小,頭比正常的要大、前額明顯突出。
有的是有比較明顯的行為異常,比如睡覺總是不安,容易哭,經常出汗,由於過多的出汗,頭部會比較癢,嬰兒會用頭蹭枕頭,會出現比較明顯的枕禿現象。
隨著病情的發展和小孩年齡的增長,會出現胸部骨頭異常,中間部分會向外凸出,或者向內凹。
等到1歲過後小孩走路或者站立時,兩腿會有“O”“X”型腿的情況
小孩因為鈣的缺乏會出現張牙比較晚
面部表情冷漠,表情少,說話晚,對外界刺激反應遲緩
佝僂病的治療
佝僂病既然對人的身體造成影響,佝僂病會使小兒的抵抗力降低,而且容易合並,導致肺炎及腹瀉等的疾病發生,影響小兒的生長和發育。而佝僂病的起因主要是缺乏維生素D和鈣。因為鈣是骨頭生長的主要成分,維生素D是幫助鈣消化吸收的。缺少瞭維生素D,鈣就會吸收不瞭。因此二者都不可缺少。所以針對佝僂病的治療方法有如下幾種:
1、一般治療。
每天加強戶外活動,接受日光照射。在飲食缺鈣上,可給孩子補充乳酸鈣或葡萄糖鈣,但每日的量不得超過l克。如果小孩子的鈣磷都缺乏是,可以磷酸鈣與維生素D同服,並多吃蔬菜、水果及蛋黃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