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鐵盧戰役是在1815年6月18日由法軍對反法聯軍在比利時小鎮滑鐵盧進行的決戰。戰役結局是反法聯軍獲得瞭決定性勝利。這次戰役結束瞭拿破侖帝國。此戰役也是拿破侖一世的最後一戰。拿破侖戰敗後被放逐至聖赫勒拿島,自此退出歷史舞臺。那麼,滑鐵盧戰役是怎麼發生的?滑鐵盧戰役為什麼會發生?
滑鐵盧戰役簡介
在佈倫納城(佈裡埃納城),拿破侖指揮軍隊大敗普魯士軍隊,恢復瞭自萊比錫戰役以來低落的士氣。在拉羅蒂埃河,法軍與聯軍再次交戰,雖然失利瞭,但是法軍表現出無比的勇氣,拿破侖指揮法軍在尚波貝爾、蒙米賴、夏托蒂埃、沃尚等地接連打敗聯軍,他的軍事才能極大發揮,他的戰術才華也充分顯現出來,但是他在戰略上錯誤地將進攻力量兵分兩路,導致聯軍通往巴黎的路暢通無阻。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占領,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侖必須退位。拿破侖希望讓他的兒子羅馬王以拿破侖二世的名義繼承皇位,但是遭到瞭反法同盟的拒絕。4月11日,拿破侖宣佈無條件投降,並於4月13日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瞭。拿破侖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拿破侖保留瞭“皇帝”的稱號,可是他的領土隻局限在厄爾巴島上。
拿破侖在前往厄爾巴島的路上險些被暗殺。而在巴黎,路易十八回到法國,重新成為法蘭西王國國王,波旁王朝復辟。
1815年3月20日,拿破侖的鐵騎進入巴黎,法國國王路易十八聞訊色變,不敢迎敵,倉惶逃遁。拿破侖重新登上皇位,為他在一年前被迫退位,軟禁在地中海厄爾巴島的事件報瞭仇,雪瞭恨。
為瞭支持路易十八,英國,俄國和普魯士等國傢組成反法聯盟,大舉圍攻巴黎。拿破侖親自率領12萬大軍迎戰,聯軍不敵,撤退到比利時。這一仗,拿破侖取得輝煌戰果,奠定瞭他在法國的統治地位。過後,拿破侖乘勝追擊,率軍繼續挺進,直逼比利時的邊境。
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戰役打響瞭。
滑鐵盧位於比利時南部,離首都佈魯塞爾不遠。英軍駐 在一個山崗,由威靈頓率領,法軍則由拿破侖親自指揮。
英軍的指揮官是威靈頓公爵。7萬2千法軍和6萬8千英軍在小鎮滑鐵盧附近打瞭一場改變瞭十九世紀的大決戰。法軍的主攻方向是聖約翰山高地,由於法軍中有能力指揮軍隊的將領大多沒有參加這場戰役,導致法軍中存在很多無能的指揮員,其中就有拿破侖的八弟熱羅姆,所以該高地始終未能奪取。 在久戰不克時,內伊元帥率領騎兵開始往聖約翰山高地發起不下於莫斯科炮臺和萊比錫戰役的騎兵沖鋒,雖然騎兵軍的沖鋒毫無戰術可言,但是他們實在是銳不可當,法國騎兵幾乎突破瞭方陣,奪取瞭大量炮臺,英軍被殺得落花流水,拉海聖也淪陷瞭。威靈頓臉色都變瞭。但是英軍還是奮力擋下瞭法軍的猛攻。拿破侖雖然勝利在望,但是他在中午就看見普魯士軍隊往這裡增援,而救星格魯希元帥遲遲不到。
英軍和法軍都死傷慘重,但是法軍已經占瞭上風,可是,下午7點,普魯士軍隊在比洛副司令的率領下突然殺瞭出來,此時英軍預備隊也發起瞭總攻。法軍慘敗,他們拼命潰逃,盡管拿破侖和內伊企圖力挽狂瀾,但是毫無成效,康佈羅納將軍的最後一個法軍方陣已經覆沒,滑鐵盧滿是逃兵,拿破侖不得不隨軍敗走,滑鐵盧戰役的慘敗,使百日王朝徹底垮臺瞭。
拿破侖兵敗後,法國人民以及他的大臣強烈要求他專政,推翻逼迫他退位的議會,但是,拿破侖清楚,資產階級已經拋棄瞭他。因此,他拒絕發動人民抗戰。
拿破侖宣佈退位,英國人對他很不客氣,決定把他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也沒有給他留下皇帝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