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滅找之戰在秦滅六國的戰爭中,秦國攻滅趙國(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等)的戰役。秦滅趙之戰是秦軍繼滅韓國之後再一舉攻滅趙國。那麼,你知道秦滅找之戰是怎麼發生的嗎?秦滅趙又有什麼背景?揭秘公元前229年——222年秦滅趙之戰是怎麼發生的。
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駕崩,13歲的秦始皇被立為秦王。秦王政掌權後,任用尉繚和李斯等人,,采納謀臣尉繚、李斯的建議,用重金收買六國權臣,破壞諸侯合縱,軍事上實行由近及遠、各個擊破的方略,積極推行統一戰略。
公元前236年,趙燕兩國發生戰爭。趙國出兵攻燕,而秦國以救燕為名,乘燕國、趙國交兵,趙國後方空虛之際,以王翦為主將,分兵兩路攻夾攻趙國,奪趙鄴(今河北臨漳西南)等十餘城。
趙軍守城據險,避免決戰,戰事呈相持局面。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十三年),秦軍攻平陽(今河北磁縣東南),殲滅趙軍10萬,殺趙將扈輒。接著揮軍北進,為趙大將軍李牧大敗於宜安(今河北石傢莊東南)。公元前232年(秦王政十五年),王翦改變戰法,以一部兵力襲擾趙都邯鄲(今邯鄲市),自率主力由上黨郡(郡治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南)出井陘(今河北井陘西北),企圖將趙攔腰截斷,因李牧預先有防備,受阻還師。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王翦乘趙地饑荒,長途跋涉派部分軍隊圍邯鄲,親率主力東出井陘。王翦施反間計使趙王令趙蔥、顏聚代李牧為將。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王翦大破趙軍,平定東陽地區(約今河北邢臺地區),趙蔥戰死,顏聚逃亡。秦軍南下攻克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公子嘉逃到代國稱王。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賁滅代,俘虜公子嘉,趙國最終滅亡。
趙國是戰國後期實力僅次於秦國的國傢。秦滅趙之後,秦統一六國的步伐又在前進瞭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