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22:25:17
李立三是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書長,是全國人民防空委員會秘書長,全國總工會副主席。他曾是中國工人運動傑出的領導人之一,在鬥爭歲月中,他曾經“死”過三次,組織和同志們為他開過三次追悼會。
在李立三的傳奇人生中,年輕時的他也像普通的男青年一樣,是個充滿夢想,熱血愛奮鬥的文藝青年。當然,也像常人一般喜歡追求美好的事物。李立三的妻子是一位俄羅斯美女,他與妻子之間的故事可謂是跨國生死戀。
李立三與妻子李莎有個女兒叫李英男,李英男是北京外國語大學俄語學院的教師,但是在那很少有學生知道,自己這位氣質出眾的女老師居然是中國早期領導人李立三的女兒。李英男回憶起自己母親說:“母親告訴我們,俄羅斯女性對愛情的看法是:愛情和理智沒有什麼關系,如果對兩個人之間的愛情進行理性思考,那就不是真正的愛情。”談起父母,她的眼中洋溢著欽佩的神采。“父親一生歷經坎坷,在他背後,有一位默默付出、堅守的女人——我的母親李莎。”李英男對父母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們之間無限的恩愛。
她說:“印象中父親每次回傢,推開門的第一句話就是問:你媽媽在嗎?然後便開始呼喚母親的名字。他們之間好像總有說不完的話,這種情感在如今很難得一見瞭,母親是父親最貼心的知己。
與俄羅斯少女初相識
李英男說:當時李立三去到在共產國際工作的中國朋友楊松傢做客,一個俄羅斯少女敲門走瞭進來。這個活潑可愛的俄羅斯少女名叫葉麗紮維塔·巴甫洛夫娜·基什金娜。“叫我麗紮好瞭”少女向李立三微笑著說。
第一次見面,母親說她對父親並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隻是覺得他是個話語不多的中國青年。後來,恰逢十月革命紀念日到來,父親邀請她和很多中國朋友一起歡度節日。在餐桌上,父親與大傢有說有笑,氣氛很熱烈。母親雖然不懂中文,但深切地感受到他對周圍人的影響力,被他的魅力深深吸引。不久,他們就確定瞭戀愛關系。
1936年,李立三和麗紮舉行瞭婚禮,按照蘇聯的傳統,女人出嫁後改用丈夫的姓氏,父親根據母親的蘇聯名字麗紮,給她取瞭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名字叫李莎。1943年,她們的女兒李英男就在莫斯科出生瞭。
李立三一傢回國
在1945年,中共七大舉行,李立三再次當選中央委員,當李立三把這個消息告訴妻子時,李莎既高興又擔憂,因為李莎知道,這意味著丈夫要回到自己的祖國。
後來李莎收到瞭丈夫的來信,信中說東北馬上就要開戰瞭,讓李莎趕緊帶著女兒來中國。在經過十來天的顛簸後李莎帶著李英男來到瞭哈爾濱。李英男回憶說:當時父親穿著整齊的軍裝站在傢門口等著我們,我跑到父親身邊,跳進他的懷裡,親瞭又親。父親也高興得像個孩子一樣。他對著母親的耳朵輕聲說,“李莎,我們兩個又結婚’。”
李立三夫妻一同入獄
來到中國後李莎在組織的安排下到哈爾濱俄語專科學院教書1948年,李立三和李莎的第二個女兒李雅蘭出生。在哈爾濱平靜生活3年後,1949年3月,李立三全傢遷往北京。一傢人和和樂樂的過瞭今年幸福的日子,可惜好景不長。文革爆發後,李立三首當其沖,被批是國內蘇修特務的頭子,被人從傢中帶走。李莎也被抓瞭起來,兩天後在華北局的一次批鬥會上,李莎被押上臺,沒想到在臺上卻見到瞭自己的丈夫,夫婦倆用目光互相安慰。批鬥會後,他們被押上汽車,汽車剛開到府右街,李莎就被拽出車子。李立三伸出手來和她告別,語重心長地說瞭一句:“你多保重!”李英男說:“這是父親和母親的最後一次見面,第二天,父親吞下瞭大量安眠藥自殺瞭,去世前還有一封給毛主席的信,未寫完。”
李英男悲傷的回憶“父親離世的當天下午,母親就被看管起來,不久被送到公安部,關進秦城監獄單人牢房。第二天,我和讀高中的妹妹李雅蘭也以‘談話’為名,被騙到德勝門外功德林監獄軟禁起來,同年10月被正式逮捕轉入秦城監獄。”
為父母伸冤平反
文革結束後,在一些老同志的建議下,李英男找到瞭李立三的朋友胡克實傢裡,向他探討父母的問題應如何解決,胡克實建議李英男直接去中組部反映情況。1978年4月初,李英男來到位於西單的中組部所在地。在傳達室,她鼓起勇氣說:“我是李立三的女兒”。“反革命修正主義頭子李立三”的稱號在李英男頭上已經壓瞭10多年,她好久好久不敢這樣大聲說父親的名字瞭。李英男向中組部相關部門詳細敘述瞭自己一傢在“文革”中受到的迫害,也介紹瞭母親的近況,希望組織上重新審理父母的冤案,盡早作出公正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