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22:27:08
突厥,野蠻的胡俗令中原人心驚肉跳。在沒有血緣關系的前提下,兒子可以繼承父輩的女人,弟弟能夠再娶兄長的妻妾。胡俗當頭,女性就更像牲口瞭。
突厥的義成公主,從竇建德手上要走瞭蕭氏。20年前,楊堅把這位宗室之女(義成公主),嫁給瞭啟明可汗。後來,丈夫死瞭,義成公主便改嫁“兒子輩”的始畢可汗、處羅可汗和頡利可汗。從楊廣那兒論,義成公主得叫蕭氏一聲“嫂子”。姑嫂重逢,也算有瞭依靠。
《隋書》對此一筆帶過:“突厥處羅可汗遣使迎後於州(今河北廣平),建德不敢留,遂人於虜庭。”不管情願不情願,蕭氏就這麼身不由己地走瞭。一個孤苦伶仃的落難寡婦,沒有挑揀的權利,命把你推到哪兒,就落到哪兒。誰都能猜到,可汗身邊的女人必須無條件地“從其胡俗”,蕭氏和義成公主共同被納入瞭處羅可汗的寢帳。後來,處羅可汗死瞭,姑嫂兩個又順理成章地嫁給他的弟弟——頡利可汗……
蕭氏早就斷瞭重返長安的念頭。既然已經國破傢亡,江南春雨、中原杏花對自己還有什麼意義呢?不如在這荒蠻的塞外瞭此殘生吧。所幸,還有個小孫子楊正道做伴兒。楊門骨血,是她最後的一點兒安慰瞭。
曾幾何時,長安城裡、江都月下,那個光彩照人的國色女子,已被命運流放瞭。這具風韻猶存的軀體,隨著突厥興衰,在草原牧場、大漠野風中,失魂落魄地遊蕩……
我還是皇後嗎?
寡婦門前是非多,多得後人都難以承受。公元630年,年屆花甲的蕭氏,含淚回到長安。此時,突厥大敗,義成公主死瞭,頡利可汗遭擒。按理說,蕭氏仍屬“戰俘”,但她特殊的身份,居然贏得瞭大唐的禮遇。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歸唐之後,她競把李世民卷進瞭是非漩渦。
《舊唐書·太宗本紀》載:“四年春正月乙亥,定襄道行軍總管李靖大破突厥,獲隋皇後蕭氏及煬帝之孫正道,送至京師。”蕭氏歸來,李世民給足瞭面子。一來,兩傢“親上親”,楊廣是李世民的親表叔,李世民還娶瞭楊廣的女兒大楊妃,從哪兒論,蕭氏也算長輩;其二,李世民的智囊蕭,是蕭氏的親弟弟,給臣子一個天大的面子,有什麼不好呢?《北史》裡說:“(蕭氏)歸於京師,賜宅於興道裡。”看來淳唐很願意奉養這位前朝皇後。
坊間文人,更願就此說風涼話,很多筆記都收錄瞭相似的典故:李世民破格舉行瞭一場盛宴,為蕭氏接風。以貞觀時代的標準,那種規格,連皇帝都覺得有些鋪張。李世民笑呵呵地問蕭氏:“您以為眼前的排場比隋宮如何呢?”
這個檔次,壓根兒不能和隋宮相比。當年夜宴,廊下懸掛著上百顆碩大的夜明珠;殿前篝火幾十堆,燒的盡是上好的檀香木,據說,每晚都要燒檀香木二百車……蕭氏不動聲色地答道:“陛下乃開基立業之君,怎可與亡國之君相比!”這句話,貞觀天子非常受用,由此李世民更加善待這個飽經滄桑的貴婦人。
所謂是非漩渦,還不是男男女女的風流事兒?據傳,李世民傾慕蕭氏,曾公開納作小妾,封為昭容。這又是一件捕風捉影的花邊故事。首先,以唐朝的開化之風,即便李世民娶瞭蕭氏,也沒什麼瞭不起。他連親哥哥李建成的老婆都要,何況前朝廢後呢?假設他果真納蕭氏為昭容,那《舊唐書》和《新唐書》絕不會隻字不提。相關記載呢,沒見著。其次,蕭氏歸唐,都什麼歲數瞭?整整六十!剛屆而立之年的大唐皇帝,要什麼女人不好,非跟一個老婆子勾勾搭搭?至多,李世民曾傾慕過傳說中的蕭皇後,“恨不相逢未嫁時”——僅此而已吧。
說實話,蕭氏最在乎的還是楊廣。倆人最寶貴的青春拴在一起——23年——那可是一段刻骨銘心的黃金歲月呀!如今,國亡瞭,傢破瞭,丈夫被殺瞭,兒女也不在瞭。舊時堂榭,物是人非,活著還有什麼滋味?長安城裡的蕭氏,深居簡出,又孤獨地生活瞭18年。鬢邊白發,迎風而起,她渾濁的眼裡,一遍一遍地閃過純情時代的影子。偶爾,唇邊也泛起一絲蒼涼的笑容……
“(貞觀二十二年)庚子,隋蕭後卒。詔復其位號,謚日愍;使三品護葬,備鹵簿儀衛,送至江都,與煬帝合葬。”《資治通鑒·唐紀》如是說。蕭氏,還惦記著臭名昭著的丈夫,懷念他們相濡以沫的日日夜夜。終於,她頂著“皇後”的哀榮走瞭。揚州,葬下一段千古風流,升起一輪皎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