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托塔天王”為何是唐大將李靖

2016-08-17 22:44:47

  李靖說:“此韓信所以破齊也(西漢派酈食其遊說齊王田廣歸順,田廣遂撤銷守禦,韓信乘其不備,出兵襲破之),唐儉輩何足惜!”[6]卷 2 93頡利見唐使來請,心裡很踏實。李靖、李世勣連夜進軍,在陰山一帶俘獲突厥千餘帳。李靖派部將蘇定方率二百騎為前鋒,乘霧前進,距離鐵山頡利牙帳七裡時,頡利才發覺。頡利乘千裡馬逃跑,唐儉趁勢脫身而歸。李靖大軍趕到鐵山,斬首萬餘級,俘獲十餘萬。頡利想北度沙漠,由於路口已由李世責力把守,未能得逞。他改道走投吐谷渾,被唐西道行軍總管張寶相擒獲。突厥滅亡,唐朝的北部領土自陰山向北延伸到大漠。

  李靖年事已高,患病退休。立國青海的吐谷渾不斷寇邊,太宗下詔大舉討伐,很希望李靖能夠出馬指揮。李靖聞訊,請求出征,太宗喜出望外,任命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節度五總管及突厥等族兵力,出擊吐谷渾。貞觀九年(635)閏四月,吐谷渾遭到唐軍的打擊,燒掉野草,退保大非川。諸將都認為“馬無草,疲瘦,未可深入”。兵部尚書、積石道行軍總管侯君集不同意,認為吐谷渾“今一敗之後,鼠逃鳥散,斥候亦絕,君臣攜離,父子相失,取之易於拾芥,此而不乘,後必悔之。”[6]卷 2 94李靖采納,督率諸軍深入敵境,越過積石山,前後戰鬥數十回合,取得徹底勝利。

  李靖不僅有豐富的軍事實踐,還有精湛的軍事理論。《宋史》卷207《藝文志六》著錄有李靖兵法多種:《韜鈐秘術》一卷,《韜鈐總要》三卷,《衛國公手記》一卷,《李靖六軍鏡》一卷,《李靖兵鈐新書》一卷,但北宋神宗時已經不見完帙。現在能見到的隻有唐人杜佑《通典·兵典》保存的一部分《李靖兵法》。傳世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一般認為是假托之作。

  貞觀十四年(640),李靖的夫人去世,太宗指示在自己的陵墓昭陵旁修造李靖夫婦的陪葬墳墓,依照西漢名將衛青、霍去病舊例,墓前築闕,修成突厥鐵山和吐谷渾積石山形狀,以表彰李靖的特殊功績。九年後,李靖病逝,享年七十九,和夫人合葬。

  李靖的軍事成就遠遠高於唐代其他將領。高祖多次誇獎道:“李靖是蕭銑、輔公祐膏肓,古之名將韓(西漢韓信)、白(秦將白起)、衛(衛青)、霍(霍去病),豈能及也!”太宗誇獎李靖道:“昔李陵(西漢大將)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書名竹帛。卿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5]李靖年邁不再出征,太宗議論起另外三位將領,卻是另一番評價:“於今名將,惟[李]世勣、[李]道宗、[薛]萬徹三人而已,世勣、道宗不能大勝,亦不大敗,萬徹非大勝則大敗。”[6]卷 2 97唐代後來的名將為數不少,有的隻是在政治上會來事,軍事並不突出,有的是蕃族出身,不可能被漢人拉來做神靈。而且,比起李靖,他們都沒有水戰、步戰、騎戰的全面經歷,也沒有軍事理論著作。因此,民俗把李靖附會為托塔天王,在從唐朝到明朝這段時間內,應該說是很自然的事。

  以上是中國歷史網小編為你搜集關於李靖的信息,如你想瞭解更多信息,敬請關註中國歷史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