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的真相:隋煬帝殺父亂母真相是什麼?

2016-08-17 22:47:09

  隋文帝楊堅是隋朝的建立者,他結束瞭南北分裂的局面,統一瞭全國。他在位期間采取瞭一系列有利於完成和鞏固統一、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使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瞭很大的發展。他本人雄才大略,勤於政事,文治武功頗有建樹,但為人失之於苛察。隋文帝在位二十四年,於仁壽四年(公元604年)猝死於仁壽宮,終年六十四歲。關於隋文帝的死因在史學界一直存在著爭論,那麼事實的真相是怎麼樣的呢?

  一種觀點認為,隋文帝死於兒子楊廣之手。楊廣是隋文帝楊堅的第二個兒子,又名楊英,小名是阿麼。父親楊堅建立隋朝後,楊廣被封為晉王,當時隻有十三歲。除瞭王位外,還讓楊廣做並州(治所是現在的山西太原市)的總管。

  後來,隋朝興兵滅南朝的陳,剛二十歲的楊廣是統帥,雖然真正領兵作戰的是賀若弼和韓擒虎等將領。但是楊廣在這次戰爭中也起到瞭重要的作用。滅掉陳後,楊廣也是屢建戰功: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揚州總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公元600年,北上擊敗突厥進犯。這些功勞是其他皇子所沒有的。

  楊廣共兄弟五人,哥哥楊勇是長子,第二便是楊廣,老三是楊俊,老四是楊秀,最後是楊諒。在隋文帝稱帝後,很快將楊勇立為太子。楊廣因為自己的戰功在哥哥之上,這使他漸漸有瞭取代哥哥的欲望。為瞭實現做太子,以後做皇帝的夢想,楊廣費勁心機地將自己偽裝起來。而太子楊勇卻缺少楊廣那樣的心機。他不僅奢侈浪費,還喜好女色,而且他冷落瞭母親精心為他挑選的妻子元氏。這使得父母都對他有怨氣,加上後來楊勇還過分地接受百官的朝賀,使楊堅更為不滿,這就為楊廣的奪位提供瞭好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加上大臣楊素的幫助,楊素的努力下,隋文帝楊堅終於下決心將楊勇廢為庶人,立楊廣為太子。

  604年7月,隋文帝臥病在床,楊廣認為自己登上皇位的時機來瞭,迫不及待地寫信給楊素,請教如何處理隋文帝後事。不料送信人誤將楊素的回信送至瞭隋文帝手上。隋文帝大怒,隨即宣楊廣入宮,要當面責問他。正在此時,宣華夫人陳氏衣衫不整地跑進來,哭訴楊廣在她來途中調戲她,這使文帝頓悟,拍床大罵。急忙命人傳大臣柳述、元巖草擬詔書,廢黜楊廣,重立楊勇為太子。楊廣聽說瞭,就將侍奉楊堅的人全部換掉,當天,楊堅死去,終年六十四歲。歷史上沒有說清是如何死的,後來人們猜測是楊廣下的毒手。

  《隋書•後妃列傳》中對隋文帝的死亡前情形是這樣記載的,曰:“初,上寢疾於仁壽宮也,夫人與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歸於上所。上怪其神色有異,問其故。”夫人炫然曰:“太子無禮。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誠誤我,意謂獻皇後也,因呼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嚴曰:‘召我,兒!’述等將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嚴出閣為勒書訖,示左仆射楊素。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張衡入寢殿,遂令夫人與後宮同侍疾者,並出就別室。俄聞上崩,而未發喪也。”《隋書》此段記載雖未明指文帝被殺,但實際上已給世人留下推猜的餘地,即文帝之死具有被謀殺的性質。

  正史的記載有所顧忌,野史的記載就直截瞭當瞭。最早懷疑並直接指出隋文帝死於被弒的是隋末唐初趙毅,在其《大業略記》中曰:“高祖在仁壽宮,病甚,追帝侍疾,而高祖美人尤簍幸者唯陳、蔡二人而已。帝乃召蔡於別室,既還,面傷而發亂,高祖問之,蔡曰:‘皇太子為非禮。’高祖大怒,嚙指出血,名兵部尚書柳述、黃門侍郎元嚴等令詔廢追庶人楊勇,即令廢立。帝事迫,召左仆射楊素、左庶子張衡進毒藥。

帝簡驍健宮奴三十人皆服婦人之服,衣下置杖,立於門巷之間,以為之衛。素等既入,而高祖暴崩。”到瞭唐中期的馬總在其《通歷》中記載說,“上有疾,於仁壽殿與百僚辭訣,並握手歐欣。是時唯太子及宣華夫人侍疾,太子無禮,宣華訴之。帝怒曰:‘死狗,那可付後事’,遽令召勇,楊素秘而不宣,乃屏左右,令張衡入拉帝,血濺屏風,冤痛之聲聞於外,崩。”

  正因為有諸多史載,自隋文帝死至今,民間一直盛傳煬帝弒父之說,各小說筆記均載此事,史學界也大多持此觀點。持此說者不僅引《大業略記》、《隋書後妃列傳》、《通歷》等書為直接證據,而且還考察瞭一貫品行,楊堅死後,楊廣又假傳文帝遺囑,要楊勇自盡,楊勇未及回答,派去的人就將楊勇拖出殺死。楊廣既然可以公然強奸父妃,又殘忍的將自己的哥哥殺死,禽獸不如,他為何不能弒父呢?尤其是從煬帝後來對該案謀殺參與者楊素、張衡的態度可以看出些端倪。當楊素死後,煬帝曾說:“使秦不死,終當夷族。”楊素是幫他奪取儲君之位的首要人物,為何他反要夷其族呢?隋煬帝征遼東還後,張衡的妾告他心懷怨望,誹謗朝政,隋煬帝於是賜死張衡。張衡臨死,大聲喊:“我為人做滅口等事,而望久活!”監刑者嚇得捂住耳朵,趕緊將他弄死。這仿佛是隋煬帝謀害父親的佐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