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皇帝,先秦時期的就先不算瞭,從秦朝算起,一直到民國時期,中國的皇帝共有408位。其中,有作為的皇帝一個朝代能有兩三個就不錯瞭,剩下的不是碌碌無為就是荒淫無道,尤其是,在明朝的時候還有一個皇帝一天娶九個妃子的。現在,小編要為大傢介紹的是明朝的明神宗一天娶九個妃子。
明神宗——一天娶九個老婆
明神宗朱翊鈞,明穆宗第三子。隆慶二年,立為皇太子,時方六歲。隆慶六年,穆宗駕崩,十歲的朱翊鈞即位,次年改元萬歷。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歷前十年,大學士張居正輔助明神宗處理朝政,社會經濟發展較快,黎民百姓也能安居樂業。
十年後,張居正去世,明神宗開始親政,有一段時間勤於政務,後期因和文官集團的矛盾而罷朝三十年。公元1620年駕崩,傳位皇太子朱常洛。死後葬於十三陵定陵。
明神宗罷朝三十年,史學傢稱之為 醉夢之期,並說這段時期明神宗怠於臨朝,勇於斂財,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與外廷隔絕。那麼,明神宗是什麼時候從一個立志有為的皇帝變成一個荒廢朝政的皇帝呢?又是什麼事情讓這位曾經雄心萬丈的大明天子墮落得如此厲害呢?
表面看起來,明神宗荒於政事、不願臨朝的原因,先是因為寵幸鄭貴妃,後是因為厭惡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但是,究其主要原因,還是由於明神宗之身體虛弱,行動不便。當然,其身體虛弱的背後,無疑是酒色財氣的過度。
萬歷十七年,即公元1589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評事雒於仁上瞭一篇奏章,其中批評明神宗縱情於酒、色、財、氣,並獻四箴。對九五至尊皇帝的私生活這樣幹涉,使明神宗非常惱怒。幸好首輔大學士申時行婉轉開導,說皇帝如果要處置雒於仁,無疑是承認雒於仁的批評是確有其事,外面的臣民會信以為真的。最後,雒於仁被革職為民。
在這一時期內,江南一帶的商品經濟高度發達,出現瞭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全國和經濟總量達到瞭中國古代的巔峰,但是階級矛盾也日益加劇,文官集團的黨爭使得政治日益腐敗黑暗,東北的女真趁虛興起,因而種下瞭明朝滅亡的禍根。
明神宗不僅沉迷女色還好男色
明神宗沉迷酒色,而且竟然還玩起同性戀的勾當,就是玩弄女色的同時,還玩弄小太監。當時宮中有十個長得很像定陵出土的刺繡百子女夾衣秀的太監,就是專門給事禦前,或承恩與上同臥起,號稱十俊。
所以,雒於仁的奏章中有幸十俊以開騙門的批評。這一點,明神宗與他的祖上明武宗有一點相像。至於貪財一事,明神宗在明代諸帝中可謂最有名瞭。他在親政以後,查抄瞭當朝重臣馮保、張居正的傢產,還讓太監張誠全部搬入宮中,歸自己支配。為瞭掠奪錢財,他派出礦監、稅監,前往各地四處搜括民脂民膏。
由於酒色的過度,使明神宗的身體極為虛弱。還在萬歷十四年,即1586年,年僅二十四歲的明神宗就傳諭內閣,說自己一時頭昏眼黑,力乏不興。禮部主事盧洪春為此特地上疏,指出肝虛則頭暈目眩,腎虛則腰痛精泄。
萬歷十八年,即公元1590年正月初一,明神宗自稱腰痛腳軟,行立不便。萬歷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明神宗曾因為病情加劇,宣召首輔沈一貫入閣囑托後事。可見,此時明神宗的身體狀況實是每況愈下。
因此,明神宗親政期間,幾乎很少上朝。他處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通過諭旨的形式向下面傳遞。萬歷年間開展的平定哱拜叛亂、援朝戰爭、平定楊應龍叛變等三大征伐的軍事行動,都是通過諭旨的形式,而不是大臣們所希望的召對形式。
在三大征伐戰事結束之後,明神宗對於大臣們的奏章的批復,似乎更不感興趣瞭。所以,明神宗荒廢朝政的情形,有著前後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不願意上朝聽政;後一階段是連大臣們的奏章也不批復,直接留中不發。
按照明朝的制度,皇帝是朝政大事的惟一決策者。一旦皇帝不願處置但又不輕易授權於太監或大臣,整個朝廷的運轉就可能陷於停頓。因此,明神宗為瞭討好寵妃而采取的這種不負責任的罷工,無疑給大明王朝帶來瞭致命的後果。
據有關史料記載,到萬歷三十年,即公元1602年,定制官員空缺的現象已然非常嚴重。這一年,南、北兩京共缺尚書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撫三名,佈政使、按察使等官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按正常的編制,南、北二京六部應當有尚書十二名,侍郎二十四名,這時總共缺瞭近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