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揭秘:嶽飛死後屍體到底藏在何處?

2016-08-17 22:50:24

  在民間傳說中,杭州眾安橋下也曾被認為是嶽飛遺骨所葬之處。此地是南宋臨安城中比較繁華的地方,緊靠禦街。清朝道光十三年(1833年),杭州府司獄吳廷康,正式確定此地為嶽飛葬地。關於嶽飛的墓的位置也是迷霧團團,那麼真相是什麼?

嶽飛是誰?

  嶽飛是南宋時期的軍事傢,民族英雄。他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嶽飛少年時勤奮好學,愛讀《左氏春秋》,《孫吳兵法》。並煉就一身好武藝。19歲時投軍抗遼,首次從軍後,嶽飛任小隊長,此時的嶽飛就表現瞭非凡的軍事指揮才能,他帶兵連戰連勝,因為立功被授予承信郎。但是不久,嶽飛的父親病故,嶽飛退伍回傢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嶽飛再次投軍,開始瞭他抗擊金軍,保傢為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嶽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瞭“精忠報國”四個大字,以此勉勵嶽飛,這成為嶽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嶽飛

嶽飛勇戰沙場

  嶽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嶽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嶽飛英勇善戰,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北宋王朝滅亡後,康王趙構在臨安城建立瞭南宋。嶽飛上書高宗,要求收復失地,被革職。嶽飛於是投奔瞭河北都統張所,任中軍統領,在太行山一帶抗擊金軍,屢建戰功。後來再次投奔東京留守宗澤,被封為武功郎。
推薦

嶽飛是哪個朝代的人?揭秘嶽飛驚人的身世之謎

秦檜究竟是怎樣的人?歷史上的秦檜是好人還是壞人

宋朝秦檜趣聞:嶽飛死後秦檜和韓世忠的有趣對話

  嶽飛升任軍隊將領後,仍然與士卒同甘共苦。宋高宗曾要在杭州為嶽飛建住宅,嶽飛辭謝說:“還沒有打敗敵人,我怎麼能考慮傢庭私事呢?”有次嶽飛帶兵打仗,受到地方官招待,吃到“酸餡”這種在官員富商們看來很普通的食物時,驚嘆道:“竟然還有這麼美味的食物。”便將自己的部分留起來,準備帶回傢與傢人共享。

嶽飛的妻子李氏有次穿瞭件綢衣,嶽飛便道:“皇後與眾王妃在北方(靖康之難時被金兵俘虜)過著艱苦的生活,你既然與我同甘共苦,就不要穿這麼好的衣服瞭。”自此之後,李氏一生隻穿佈衣。除瞭自己儉樸淡泊,刻苦勵志外,嶽飛對子女教育也很嚴。他要求子女每天做完功課後,必須下地勞作。除非節日,不得飲酒。

  嶽飛在戰爭中身先士卒,軍紀嚴明,“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屢創金軍,因此金國的貴族感嘆道:“撼山易,撼嶽傢軍難”。嶽飛還首先提出“武將不怕死,文官不愛錢”,堪稱封建社會官吏的行為典范。

1140年,嶽飛率軍北伐,與金軍將領完顏兀術率領的重兵在郾城(河南郾城)相遇,嶽飛大破完顏兀術的“拐子馬”軍陣,完顏兀術感嘆說:“自從故鄉起兵,靠此制勝,今竟如此。”金軍退守開封後,嶽飛率兵追擊至離開封四十裡的朱仙鎮。此時北方各地人民,紛紛起義,切斷金軍糧道,準備迎接南宋部隊。完顏兀術束手無策,打算放棄黃河以南地區,退守燕京(北京)。

此時的皇帝趙構害怕在嶽飛的壓力下前皇帝被釋放回國,從而影響自己的皇帝寶座,再加上大臣秦檜在皇帝的指使下,正與金朝談判。於是,宋高宗下令嶽飛率軍撤退,在一天之內,宋高宗連續頒發瞭十二道命令,每道命令都用“金字牌”送達(金字牌送達的命令,驛馬每天飛奔二百公裡),用以造成嚴重壓力,使嶽飛不能反抗。嶽飛在接到第十二個金字牌時,他不能不退,否則就是叛變。他向攔在馬前懇求不要撤退的民眾垂淚說:“十年準備反攻,嘔盡心血。而今一天之內,化為烏有。”

嶽飛是怎麼死的?嶽飛是被秦檜謀害的嗎?

  回到開封後,宋高宗想起嶽飛要接前皇帝回國的話語後,仍感後怕,於是先任命嶽飛為樞密副使,剝奪瞭嶽飛的軍權,接著又指使秦檜誣陷嶽飛謀反,逮捕嶽飛下獄。南宋將領韓世忠質問秦檜嶽飛是不是真的謀反時,秦檜回答說:“莫須有。”韓世忠嘆息:“莫須有三個字,怎麼能服天下人心?”但是嶽飛還有他的兒子嶽雲及他的幾位部將仍被處死。

嶽飛在獄中被處死後,張憲和嶽雲被綁赴臨安城的鬧市眾安橋處死。張憲和嶽雲被害以後,後人在眾安橋西的資福弄、棗木巷建有忠烈祠以祀二人。紹興二十年,殿前司後軍小校施全激於義憤,刺殺秦檜,可惜未成功,被分屍於眾安橋。當地百姓懷念施全慘死,在眾安橋上修有施將軍廟。嶽飛和張憲的傢屬則被流放到嶺南和福建,宋高宗親自下旨規定,“多差得力人兵,防送前去,不得一並上路”,他們的“傢業籍沒入官”。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