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23:21:30
肉舊俗也要用肋條下得那塊,現在都比較隨意。
豆糌餅是故鄉特色菜肴,材料是豌豆粉之類,用勺子篤出來,舊時主要是炅央祭祖獻禮之用,如今是傳統美食,唯有江南尤其常武路最常見。
至於豆腐百葉,隻要有關炅央祭祖,都是桌上少不得的菜肴,屬百搭菜。
除瞭這些菜肴,八仙桌北、東、西三方都要擺上洗凈的碗筷酒盅調羹,這是給祖宗準備的。擺多少副,按與祭祀者關系密切的祖宗數量定。中國是個祖先崇拜國傢,傢譜上所載祖宗太多,全擺是擺不下的,所以,祭祀的主要是以與祭祀者有關聯的祖宗,他們代表瞭所有的祖宗們。更遠的祖宗,則有後面的祖宗去孝敬伺候,保證祖宗代代受享。
中國人講坐北朝南為大,故八仙桌北側由受享祖宗中最老地位最高的祖宗所據,兩側則是其他祖宗。
剩下的南側,桌上則要點上蠟燭和香。蠟燭要紅的,香也是引祖先回來的那三柱。桌旁不放長凳,地上放一蒲團,是準備供後世子孫跪拜磕頭用的。
擺放好後,祭祀儀式開始,屋裡院裡呆著的傢人親朋全得讓開路,把祭祀的屋子到大門口的路讓開,同時噤聲靜默,這時甚至連傢裡的狗似也通靈,知道安靜地趴著。
男主人手持點燃的三柱香,打開大門,走到房前,朝南天舉香而拜,口中默禱,大概是各位祖宗傢裡都準備好瞭,你們回來吧之意。虔誠隨著一縷熏香飄上天空,男主人轉身回屋,讓祖宗依次進屋,通過院子,到祭祀的屋子裡的八仙桌上按部就班做好,男主人則把大門關好,把祭祀的屋子的大門關好。
一般在農歷6月底至7月中旬之前,本地走村串戶的人一見村裡某傢大上午的關上瞭大門,大概都知道主傢在祭祖,不會不懂事來敲門,就是有天大的急事,也得等主傢祭祀完畢,否則驚擾主傢祖宗,一來大不敬,二來不吉利。
祖宗坐好之後,主傢當傢的首先跪拜,磕三個頭。然後依次傢裡的各位,男人、女人、小孩,一一進去磕頭跪拜。連調皮的孩子也變得非常的虔敬肅穆。
如果有遊子遠行不在傢,傢裡人照例是要代為磕頭跪拜,求祖宗保佑平安。往年我過七月半不在傢,都是傢人代磕頭,代為行孝的。
祭祀過程中,跪拜者磕頭時是可以求祖宗保佑,或平安,或收成,或考學,都可以。
跪拜結束後,打開屋門,女主人拿出早已疊好的黃紙疊的紙錢、元寶、銀錠等,與傢裡一眾女性,開始燒化,一邊燒一邊告訴祖宗,這裡有多少多少錢,你們慢慢用。當然燒得多越好,傳說祖宗在陰間地府都是要錢派用場的,紙錢少的多,也是虔敬的表現。
紙錢燒化完畢,男主人去打開大門,恭送祖宗們依次出門遠行。
禮畢。屋子院子裡重新開始活躍起來。
過去過七月半,恰好也是農活不算忙,一般主傢也會趁機宴請親朋好友,辦上幾桌,熱熱鬧鬧過七月半,感謝祖宗庇佑之外,也是人情人氣的體現。
過去農村生活艱辛,過節是重要的聚餐活動,年中的七月半,恰好承擔瞭這個任務,當然,每傢都會輪流請,既是祭祀之需,也是禮尚往來。
兄弟親友多的人傢,過去過七月半都要提前相互通氣,因為祭祀的祖宗可能是同一個,也可能有重疊,如果幾傢在同一天過七月半,祖宗無法分身,反而不好。所以,誰傢哪天請,過去是很講究的。
我小時候少不更事,加上政治洗腦,不懂得慎終追遠之意,對過七月半祭祀祖宗之舉,向來認為是封建迷信而冷嘲熱諷。以至於我的祖母跟我和弟弟說,等她死瞭,別忘瞭齋齋她,給她燒化些錢用時,我和弟弟都說我們才不搞這一套,以至於傷瞭祖母的心。及長,知道自己少時糊塗不懂事,但祖母已經駕鶴西去,未及讓她心安。
好在我弟弟如今跟父母一樣,事上也是很虔敬,熟悉瞭幾乎所有相關儀軌要求,多年來也代我這個遊子做瞭不少。
今年夏天回傢探親,正趕上農歷七月將臨,母親說你多年未在傢過過七月半瞭,今年正好趕上,也給祖宗磕個頭吧。
父親看瞭日子,決定就在農歷6月30日我們出門遠行那天過七月半,母親攤瞭茄餅,準備瞭全部的祭祀用品,並在前一天再三提醒我,記得30那天,一定要在上午十點半前到傢。我九點就和妻兒到傢瞭。
按照舊禮和父母的要求,我和弟弟分別向祖宗磕瞭兩次頭,每次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