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中狂傲不羈的陶謙與“謙”不沾邊

2016-08-18 23:10:21

  性格算得上寬容的張溫,架不住當眾丟面子,終於發怒瞭,“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真是找死。”

  畢竟是國傢高級官員,要收拾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刺頭易如反掌,被氣得臉色變得鐵青的張溫隨後在皇帝面前“美言”瞭陶謙幾句,皇帝想也不想就把這個逗比流放到不毛之地搞地產開發,殺掉瞭可惜,不要浪費瞭人力資源。在官場上,你可以得罪原則,得罪群眾,得罪法律,甚至可以得罪天王老子,但千萬不能得罪上司,否則,哪天上司一定會給你放放血,讓你發熱的腦子清醒清醒。

  見到陶謙就要被流放到不毛之地,這一輩子註定是完瞭。可在關鍵時刻,有和事老趕緊出來發言瞭,對張溫說:“陶恭祖本以材略見重於公,今一朝以醉飲犯瞭過失,不蒙容貸,遠棄不毛。公以厚德著於天下,此舉有虧厚德,四方人士安所歸望!不如釋憾除恨,恢復與其當初情誼,可使公之美德遠聞。”

  張溫被誇得飄乎乎的,為瞭自己的名聲,同意放過陶謙,派人上表皇帝,好把已在路上的陶謙追回來。

  而陶謙回來後,就有人勸他:“足下輕辱三公,罪自己作,今蒙釋宥,系出張公厚德,宜降志卑詞登門謝罪。”

  這句古文通俗一點的解釋就是:“(陶謙)你隨隨便便出口傷人,侮辱國傢高級官員(三公),情節是嚴重的,性質是惡劣的,在群眾中造成瞭很壞的影響。現在領導大人有大量,網開一面,你還不趕快給領導道個歉,註意語氣要誠誠懇懇的。要不是領導大發慈悲,你隻有去欠發達地區搞開發瞭,還多半是有去無回的份兒。“

  陶謙當時蠻乖的,滿口說我聽你的。那人見陶謙的認罪態度良好,頓時放心瞭,在勸完陶謙後又再去勸張溫:

  “陶恭祖今深知罪責,思在革新洗面。謝天子禮畢,必詣公門。公宜見之,以慰其意。”

  解釋起來就是:經過我們耐心地說服教育,陶謙已經提高瞭認知,深刻反省瞭自己的行為,他正準備上門負荊請罪,到時候您可一定要接見他,希望您能給他一個改正認錯的機會。

  在陶謙謝過天子出宮後,恰好在宮門外撞見瞭張溫。正當張溫準備洗耳恭聽陶謙發自肺腑的謝辭時,陶謙卻大大咧咧地向他走過來,不但臉上毫無悔意,反而把脖子一揚,傲慢地說:”我自己知道去感謝朝廷,怎麼會去感謝你(謙自謝朝廷,豈是為公)!”換句話說,就是老子能夠被赦免,關你屁事!

  見到陶謙一副狂癡並且逗比的模樣,張溫不禁苦笑,被弄得一點脾氣都沒有瞭,隻是自嘲地說:“恭祖癡病尚未除邪?”然後不管陶謙如何狂癡,張溫就拉著他的手,硬是帶到府上,為之置酒,進行感情聯絡。

  在和張溫關系緩轉後,陶謙依然在中央當議郎,他還是那麼的傲,那麼的狂,與其姓名中的“謙”根本就不沾邊,正是因為這樣,才顯得他性格上的真實,永遠都是鋒芒畢露,喜歡和不喜歡分得清清楚楚,沒什麼好遮掩的,自然而直接,不戴上任何有虛偽性質的面具示人,不畏強權,敢做敢當,面子這種東西不是隨便就能給的。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