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中狂傲不羈的陶謙與“謙”不沾邊

2016-08-18 23:10:21

  在社會上混的陶謙是個逗比,在官場上混的陶謙還是一個逗比。一般來說,很逗的人都是很能混的,但陶謙這個人卻很不會混,具體表現就是我行我素,毫不給人面子,當然也包括長官在內。

  在陶謙當舒縣縣令的時候,因為舒縣是廬江郡的治所,所以縣衙和郡衙同在一城之內,太守張磐,也是丹陽人,既是陶謙的上級,也是他父親的朋友,是他的前輩。張磐因為陶謙是朋友的兒子,現在陶謙又是自己的下屬,表示出分外的親熱,有意要栽培他,把他培養成自己的心腹。

  誰知道陶謙瞧不起張磐,還為成為他的下屬而感到屈辱,隻以公事進見,絕不私自相見。

  張磐不知道陶謙的那點小心思,所以常在處理公務完畢,並且眾多的官員離開後,就召見他入內室飲宴。可在酒宴上,張磐想讓陶謙跳個舞助助興,但陶謙怎麼也不肯舞,坐在那裡玩深沉,竟然沒有搭理張磐。但領導的興致很高,再次要求他進行才藝表演,好為這一次酒宴增添氣氛。陶謙被自己的上級逼得實在沒法子,又不能拒絕,隻能極不情願地站起來,象征性地比劃瞭兩下應付瞭事,也不按著拍子轉,而且他臉上的表情很生硬,比人傢欠他錢不還還要難看。

  “怎麼回事啊你,身體轉起來啊!”太守臉上有點陰沉瞭,問他:“此舞是否不轉?”言下之意就是你不對藝術高度負責,也得對領導高度負責啊!可陶謙就是不轉,還傲慢地回答:“吾不可轉,轉則勝人!”

  張磐聞言頓時就不爽瞭,恨得牙癢癢的,由此生出瞭嫌隙,陶謙這下可算是把自己的領導得罪到傢瞭。

  而有瞭嫌隙,張磐就蓄意報復,想給陶謙下絆子。可陶謙是位清官,在一方百姓口中有著很好口碑,拿不到他的把柄,就沒法糾舉他。但在一次廟會祭祀靈星時,陶謙用瞭官傢的五百小錢,張磐就像以此事進行彈劾。

  然而陶謙不等上級的彈劾,就棄官離去,走得瀟灑且磊落。

  這一走,陶謙反而走出瞭一個更大的前程:棄官不久之後,陶謙就被朝廷授為幽州刺史,從小小的縣令一下子變成瞭一方大官,在那裡認識瞭日後的盟友公孫瓚。他在做瞭一段時間的封疆大臣後,又被朝廷征召到瞭中央(皇宮),官拜為議郎,屬於皇帝的顧問,也是郎中令的屬官,為郎官中地位較高者,秩六百石,掌顧問應對,雖是個閑職,但非常適合憤青,平時的工作就是給皇帝參謀一下,吹點牛,發幾句不咸不淡的話,然後下班回傢,第二天上班接著吹牛,非口才一級棒且見識不廣的人不能勝任這個職位,不然皇帝隨便拋個問題過來,你又答不出來那就死翹翹瞭,但要是答得好瞭,皇帝一高興,沒準兒就給你一個新職位或者給你一些賞賜,豈不美哉?

  但以陶謙的性格,過去隻是個小小縣令的時候都能和上級對著幹,要他去阿諛奉承皇帝的可能性基本為零,而且作為一個逗比,對貪官污吏,奸臣亂黨自然表露自己的態度,因而在中央也出名得很快。

  中平二年三月,西羌叛亂,攻入關中。皇甫嵩出任征西將軍,主持討伐事宜,上表皇帝要求撥給得力的將領。經過多方推薦,陶謙被拜為揚武都尉,與名將皇甫嵩一通西征,在征戰中,他立下赫赫戰功,由於資料散佚,不能詳細寫出他究竟有哪些戰功。

  七月,皇甫嵩因為先前得罪瞭中常侍趙忠、張讓二人,終於難逃毒手,被貶官消爵。

  同年,邊章、韓遂響應西羌,率兵入關中援助。因皇甫嵩被人彈劾,朝廷將主帥換成瞭沒有帶兵經驗的司空張溫,並拜其為車騎將軍。這個新主帥也很看重陶謙,上表陶謙為參軍事,給予瞭優禮厚待。可陶謙卻很看不起張溫,死活不買人傢的賬,畢竟和皇甫嵩比起來張溫的確顯得無能多瞭。

  就像當年對待張磐一樣,陶謙鄙視張溫的行事為人,心裡非常不服氣(輕其行事,心懷不服)。

  被手下人輕視是件很沒面子的事情,張溫卻毫無辦法,因為他指揮得的確很糟糕,部隊老是打敗仗,一退再退。作為主帥的自己自然硬氣不起來,所以,對於手下人的閑言碎語,他也隻好一一笑納瞭。

  問題是領導都讓步瞭,陶謙卻還不識趣。在打贏叛軍班師回到洛陽後,張溫召集出征的官員舉行瞭盛大的慶功會,在宴會中,他讓陶謙向自己行(敬)酒。可這個逗比卻在大庭廣眾之下借著行酒的機會發酒瘋,故意揭露領導的傷疤,把張溫狠狠地羞辱瞭一番。上一次得罪的是太守,最後不得不辭官離去,這一次,陶謙得罪的卻是總理級別的三公,得到的差點兒是流放。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