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11:42
對於一般國人來說,胡適的最大貢獻其實是他發動的白話文運動。這場運動改造瞭一個民族的書寫方式,其實也改造瞭一個民 族的思維方式。我們無法想象,我們怎樣用“之乎者也”的語言來撰寫一篇科學論文。漢語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書面語和口頭語之間的鴻溝越拉越大,受教育不多的 百姓已經不能夠很容易地明白書面文字。這場白話文運動為我們創造瞭全新的書面語言,也創造瞭新的文學傳統。魯迅就是白話文運動所造就的一位英雄。
胡適還是一位教育傢,他前前後後在北京大學工作瞭17年,胡適的精神已經融人到北大精神之中。胡適對中國的教育制度也有實際的影響,比如他第一個提出北 京大學應當招收女生。1919年,胡適發表《大學開女禁的問題》,這直接促成瞭北京大學1920年招收女生,開中國男女同校之先河。胡適鼓勵後進的精神亦 非常可嘉,當林語堂在海外面臨經濟困難請求北大資助時,胡適自己掏腰包送給瞭林語堂2000美元,這在當時可不是個小數目。
胡適的學 生唐德剛認為,與胡適處於同一層次的中國文化巨人不超過100人,“而適之先生是最近和最後的一位,卻不是最低的一位。”唐德剛認為胡適是“九項全能”的 學人,是一個全才。這九項內容,其實是大陸在批判胡適時,集體為胡適擬定的“有流毒”的九個科目。據說胡適看到這個“菜單”後笑逐顏開,大為高興。可以 說,能夠擁有這樣一個“菜單”的人鳳毛麟角。胡適一生獲得36個博士學位,這項紀錄至今無人打破,大概永遠也不會被打破。胡適去世後,臺北的“北大同學 會”的挽聯為胡適蓋棺論定曰:
生為學術,死為學術,古今大儒能有幾?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至今國士已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