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人物生平以及歷史影響力概述

2016-08-18 23:11:42

  1891年,胡適出生於上海大東門外。其父胡傳由張佩綸推薦到吉林辦理對俄邊務,深得上司的賞識。後來,胡傳曾任臺灣臺東宜隸州知州等職。在其父的教育 下,胡適4歲時已認得方塊字七百多個瞭。1895年3月,胡適隨母回老傢績溪,始進學堂。1904年,胡適在上海進入梅溪學堂學習,後轉入澄衷學堂。 1906年夏天,胡適考入瞭中國公學。1910年,胡適進入美國康奈爾大學讀書,先選讀農科,後轉入文學院。1916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師從杜威學習 哲學。1917年,通過博士學位考試,7月回到上海。同年,開始任北京大學教授,並參與《新青年》的編輯工作。1918年,被選為北京大學教務長兼英文學 系主任。此間著《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1928年,受聘為上海中國公學校長。1930年《胡適文存》三集出版。1931年,重回北京大學,任文學院院長 兼中國文學系主任。1938年,被國民政府任命為駐美國全權大使。1942年,辭去駐美大使職務,移居紐約,從事學術研究工作。1945年,作為國民政府 代表團的代表,在舊金山出席聯合國制憲會議。1946年,出任北京大學校長。1950年,赴美國任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1957年,任臺灣 “中央研究院”院長。1962年,在臺北主持“中央研究院”第五次會議時,因心臟病突發逝世,終年71歲。

[人物檔案]

  姓名:胡適,原名洪,字適之

  出生:1891年12月17日

  逝世:1962年2月24日

  祖籍:安徽績溪

  出生地:上海

  逝世地:臺北

  主要身份:哲學傢、思想傢、政治傢、教育傢

  主要功過:引進西方自由主義思想,參與發起新文化運動

  主要著作:《中國哲學史大綱》、《胡適文存》

[影響力評述]

  胡適是中國20世紀最偉大的思想傢之一,也是入選本名單的唯一一位現代思想傢。但胡適的影響不僅僅限於思想和學術領域,他是一個涉足瞭多個領域並且均非 淺嘗輒止的人物。胡適也是中國現代學術史上爭議最大的人,有關胡適的爭議(關於胡適是否獲得博士學位)從他回國之初就開始瞭。在海峽兩岸,對胡適的毀譽可 以說是滄海桑田。經過瞭連胡適的兒子都被迫批判胡適的時代,胡適目前在大陸的聲譽又蒸蒸日上,有些書店開辟瞭“胡適專櫃”,有人甚至把胡適稱為“當代孔 子”。胡適的歷史地位和影響不會因為這些喧囂而發生任何改變,他的中國第一啟蒙思想傢的地位無人能夠取代,但胡適也不會成為一個“聖人”。

  在胡適思想啟蒙的大旗上寫著三個口號,即“自由主義”、“理性主義”和“個性解放”。胡適是中國自由主義的鼻祖,雖然自由主義在20世紀大多數的時間裡 都在遭受打擊,但一直薪火相傳到今天,今天的自由主義者雖然對胡適的一些具體論斷並不認同,但他們對這個祖師爺還都是認的。胡適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告訴中國 人,什麼叫“自由”。他說,“白由”並非什麼空洞的東西,而是具體的自由,如“宗教自由”、“思想自由”、“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等等。他還說,維護 自由的唯一途徑就是進行制度建設,這個制度就是民主制度。但胡適並沒有將自由的獲得看成是一種天賜,他號召人們為自由而戰,“……這些自由都不是天生出來 的,不是上帝賜給我們的,是一些先進民族用長期的奮鬥努力爭取來的。”胡適呼籲:“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傢爭自由!爭你自己的人格,就是為國傢爭人 格!自由平等的國傢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胡適認識到,保障自由的最有效的工具是法治,因此他呼籲:“我們要一個約法來規定政府的權限:過此權限, 便是‘非法行為’。”胡適批判的矛頭甚至也指向過孫中山,他批評孫隻講“訓政”而不講“憲政”。他說:“我們不相信無憲法可以訓政,無憲法的訓政隻是專 制。我們深信隻有實行憲政的政府才配訓政。”1920年,胡適和蔣夢麟等人發表《爭自由的宣言》,宣言中說:

  我們相信,人類自由的歷 史,沒有一國不是人民費去一滴一滴的血汗換來的。沒有肯為自由而戰的人民,絕不會有真正的自由出現。這幾年來軍閥政黨膽敢這樣橫行,便是國民缺乏自由思 想、自由評判的真精神的表現。我們現在認定,有幾種基本的最小限度的自由,是人民和社會生存的命脈,故把它鄭重提出,請我全國同胞起來力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