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20:35
莫笑農傢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乾道五年(1169年),陸遊被任命為夔州通判,陸遊自此入川9年。乾道八年(1172年),陸遊進入主戰派王炎的幕府,駐地在南鄭。南鄭的戰略位置非 常重要,是宋金戰略相持的前線。經過王炎等人的努力,南鄭的防線被鞏固和加強瞭,這使陸遊受到鼓舞。有一次,將士們外出圍獵,突遇一頭猛虎,陸遊臨危不 懼,拔劍刺殺猛虎,圍觀將士歡呼贊嘆。這可以看出,陸遊的武功亦不平凡。在王炎的幕府期間,陸遊創作瞭一篇傑出的詞作《秋波媚》: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
悲歌擊築,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
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乾道九年(1173年),陸遊離開南鄭赴成都,任成都宣撫使參議官。在從南鄭到成都的路上,陸遊寫瞭一首很能代表他當時心境的詩: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遊無處不消魂。
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淳熙八年(1181年),陸遊罷官回鄉閑居,但他一刻都不能忘記邊關的戰事。他的《書憤》最能表達這種心緒: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陸遊又被起用為嚴州知州。在任職前接受皇帝的召見時,陸遊向孝宗上瞭三則《上殿札子》,提出自己對國傢治理的見解和建議,但 並未打動孝宗。陸遊在嚴州期間,勤政愛民,政績顯著,深受愛戴。由於陸遊的高祖陸軫在一百多年前也做過嚴州太守,當地百姓為陸軫築祠,請陸遊刻石為記,其 實這也是對陸遊政績的肯定。在臨安等候召見期間,陸遊寫瞭一首描寫春天景象的詩《臨安春雨初霽》,其頷聯尤其為人所激賞: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傢。
陸遊於淳熙十六年(1189年)退休後,大多時間都是在故鄉山陰度過的。期間有一年,陸遊受韓侂胄的邀請到臨安修史,在此期間他完成瞭孝宗和光宗的實 錄。晚年的陸遊在傢鄉寫詩、著書、修史。有時陸遊也會施展自己的醫術為鄉親們治病。陸遊的遠祖是唐朝的名相陸贄,有《陸氏集驗方》傳世。陸遊最大的愛好還 是寫詩,其中很多內容是對自己短暫的軍旅生涯的回憶,以及對不能為國報效沙場的感慨: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遊詩詞俱佳,他的詞作《卜算子·詠梅》尤其為人稱道: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這首詞幾百年後有毛澤東相和,兩首詞到底何者更優,歷來眾說紛紜,但陸遊詞的魅力是無爭的。陸遊不僅僅是詩人、詞人,他也是書法傢和史學傢。他的書法是 行書中的精品,他著的《南唐史》是研究南唐史的最佳史料。陸遊是一個愛國者,但他不是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他在詩中說:“乾坤均一氣,夷狄亦吾人。”這 是難能可貴的。陸遊空負一腔報國熱情,到頭來卻“一生事業略存詩”。清朝一位詩人評價陸遊說:“君憶山陰陸放翁,眼穿夢斷九州同。可憐數斛英雄血,潑向雕 蟲漢簡中。”可謂放翁知音。陸遊直到臨死前,仍不忘恢復中原,我們就吟唱他的絕筆詩來紀念他吧: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傢祭無忘告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