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23:29
“黃袍”往往被看作古代帝王服色的象征。“黃袍”作為帝王專用衣著源於唐。黃色服飾在我國古代一直比較流行,唐以後,皇帝已不情願自己和一般人同著黃袍瞭,唐高祖時就曾“禁士庶不得以赤黃為衣服”。唐高宗時又重申“一切不許著黃”。但這時的規定並不嚴格,一般百姓著黃衣仍然較多見。
黃袍的由來
北宋時期,北漢與契丹南侵,趙匡胤率兵北征。960年,到陳橋驛時,眾軍士以黃袍加其身,擁立為帝,旋回兵汴京,正式登基,從而使黃袍正式成為皇權的象征。宋仁宗時還規定:一般人士衣著不許以黃袍為底或配制花樣。自此,不僅黃袍為皇帝所獨有,連黃色亦為皇帝專用。王楙《野客叢書·禁用黃》:“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黃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黃有禁自此始。”
黃鳥的別名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卷下:黃鳥,黃鸝留也,或謂之黃栗留……或謂之黃袍。
在中國古代唐宋之前,君王對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沒有明確規定。據《禮記》記載,西周、東周時期“天子著青衣”。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紛爭,袍服更是五花八門。進入封建社會後,皇帝所穿的“龍袍”也並非都是黃色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穿的就是黑色袍服。因為秦始皇對陰陽五行學說的理論深信不疑,認為夏是木德, 殷是金德,周是火德,殷取代夏是金克木,周取代殷商為火克金, 而秦取代周王朝,理所當然是水克火瞭。根據陰陽五行學說,東方為木,色青;南方為火,色赤;西方為金,色白;北方為水,色黑;中央為土,色黃。因此,秦代的“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
西漢龍袍主要是沿襲秦朝龍袍的特點:“以水德居,服黑色。”到漢文帝劉恒時,開始棄用黑色,“漢文帝十五年,服黃色;十六年,服紅色。”據《史記·孝文帝本紀》記載,這是緣於劉恒認為大漢王朝應“協於火德”。晉代時,轉而崇尚金德,以赤色為貴,所以晉代的皇袍采用的都是大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