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1 19:05:15
關於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典故
“不到黃河心不死”常比喻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也比喻不到絕路不肯死心。這個俗語的來歷據梁啟超先生考證,應與古詩《公無渡河》有關。傳說古時有個白發狂夫執意渡河,不顧妻子的勸止,最終溺水而亡。於是有人感嘆此事,作詩曰:“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將奈公何!”古代常把黃河簡稱為河,古人便認為這裡的河亦指黃河,於是便隱括這首古詩的意旨提煉出“不到黃河心不死”的俗語。後來還有人依此創作瞭相關的民間傳說,借以解釋這句話的來歷。關於不到黃河心不死是黃河而非是長江的原因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孕育著華夏民族的智慧與文化。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便興起於黃河流域,之後的許多氏族都於此繁衍延續,而中華文化也賴此得以承載傳遞,所以黃河在古人及今人的心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