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鼠兩端這個成語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誰?

2016-08-21 19:10:59

成語首鼠兩端的意思是指進一步、退一步,又要顧這頭、又要顧那頭的意思。比喻疑慮不決、沒有主見、畏畏縮縮、哪一方面都不敢得罪。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時一進一退,不能自決;兩端:拿不定主意。那麼,成語首鼠兩端的主人公是誰?首鼠兩端出自何處?首鼠兩端又有何典故?

成語首鼠兩端的主人公是韓國安。

韓安國(?—公元前127年),梁成安人,後適居睢陽。西漢時期的名臣、將領。自幼博覽群書,成為遠近聞名的辯士與學問傢,後到梁孝王幕下任中大夫,成為梁孝王身邊的得力謀士。他幫助梁孝王和漢政權化解瞭幾次危機,深得漢景帝的信任。漢武帝時,進入漢王朝中央政權的核心圈子。韓安國根據國傢現狀,提倡與匈奴和親,使漢王朝北方多年無戰事。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韓安國病死。

成語首鼠兩端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已罷朝,出止車門,召韓禦史大夫載,怒曰:'與長儒共一老禿翁,何為首鼠兩端。'”

成語首鼠兩端的典故

西漢武帝時,王太後有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叫田蚡。他靠著王太後的勢力做瞭丞相,掌握大權。田蚡是個卑鄙陰險、驕橫自私的人物,因為有王太後這座靠山,加之漢武帝當時還年輕,所以他胡作非為,驕橫奢侈,營私舞弊,隨意誣陷自己所不快的人。田蚡向竇嬰要城南田,竇嬰不給,又聽說灌夫也替竇嬰抱不平,由此跟灌夫和竇嬰結瞭怨(竇嬰和灌夫都是在平定七國之亂中立瞭功的大臣)。又因為灌夫掌握著田蚡貪污受賄的事,所以田蚡欲將他和竇嬰置之死地。
有一次,田蚡結婚,王太後為瞭擴大自己的勢力,便下瞭詔書,吩咐諸侯、宗室、大臣們都到丞相府去祝賀。竇嬰和灌夫也去瞭。酒席上,灌夫因向客人敬酒遭到冷遇,氣得破口大罵起來。為此,田蚡拘捕瞭灌夫。此事鬧到瞭武帝那裡,武帝便召集大臣們來研究。竇嬰堅決反對對灌夫治罪,有的大臣則贊成治罪,有的懼伯田蚡的威勢,采取模棱兩可的態度。禦史大夫韓安國說:“灌夫在平定七國之亂時,立瞭大功,雖說酒後鬧事,但沒有死罪。可丞相說他不對,也有道理,究竟如何處置,請皇上定吧!”
罷朝以後,在皇宮門外,田蚡招呼韓安國坐他的車子,而且很生氣地說:“我和你一起對付(竇嬰)這個禿老頭子,你為何遲疑不決(首鼠兩端)?”
後來,田蚡想法害死瞭竇嬰和灌夫。不久,他自己因內心恐懼驚嚇而死。
《埤雅·釋蟲》中說:老鼠性多疑,走出洞外時,總是左顧右盼,畏首畏尾,故稱“首鼠兩端”,人們常用這句成語形容遲疑不定或動搖不定。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