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專心致志的意思是形容非常認真地去做某件事。指意為用心專一,聚精會神,絲毫不馬虎,把心思全放在一件事上。那麼,成語專心致志的主人公是誰?專心致志出自哪裡?專心致志的典故又是什麼?
專心致志的主人公是弈秋。
春秋時期魯國有位叫秋的人,他特別喜歡下圍棋,潛心研究,終於成為當時下棋的第一高手,人們不知道他姓什麼,而他是因下圍棋而出名的,所以人們都叫他弈秋。這“弈”在古代是專指圍棋的意思,今天的意思起瞭變化,成瞭動詞,意思是“下”棋,可見事物是隨著歷史而變遷的。據說圍棋棋盤的道數在春秋戰國時期發展成十七道,可惜無以為證。不過,東漢時期的棋盤肯定是十七道,這可以從近代出土文物河北望都“東漢墓仕女圖”清楚地看到。
專心致志的出處
先秦·孟軻《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夫:文言虛詞。弈:下棋)
專心致志的故事
是從前,有個棋手叫秋,由於棋藝高,別人叫他弈秋。有一次,弈秋收瞭兩個學生,為他們兩個同時上課。他一心想把自己的棋藝教給他們,就非常仔細地給他們講解。
一個學生聽講非常仔細認真,一心一意地傾聽弈秋的講解和分析,對別的事全都不加理會。而另一個學生呢,卻是心不在焉。他一會兒看看窗外的田野和樹林,一會兒又聽聽天上的雁鳴。當他發現有好幾隻天鵝飛過,便想:“要是能有一張弓,幾支箭,射下一隻天鵝煮來吃,那該有多好啊!”直到弈秋全講完瞭,他也沒在意。
這時,弈秋叫兩個學生對下一局,看看他們究竟學得怎樣。那個專心致志的學生攻守從容有序,而老是三心二意的學生隻有招架之功,卻無還手之力瞭。
弈秋一見,語重心長地對兩個學生說:“雖然下棋隻是一種小小的技藝,算不得什麼大本事,但不專心致志地學習,也是學不好的啊!”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瞭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後來,人們就用專心致志來形容做事很認真的人,而且,經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做事專心致志,腦電波就穩定而有節律,處於良好的狀態,思考的效率就大為提高。每一個成功的人,都從小就掌握瞭專心致志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