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泰山壓卵的意思是指泰山壓在蛋上。比喻力量相差極大,強大的一方必然壓倒弱小的一方。那麼,成語泰山壓卵的主人公是誰?泰山壓卵出自何處?泰山壓卵有何歷史典故?
成語泰山壓卵的主人公是孫惠。
孫惠,字德施,吳郡富陽人。生年不詳,約卒於晉懷帝永嘉末年,年四十七歲。口訥好學,有才識。齊王冏辟為大司馬戶曹掾,封晉興縣侯。冏驕矜僭侈,惠諷以五難四不可,勸以歸藩。冏不納,辭疾去。成都王司馬穎薦為參軍。以擅殺人懼罪,改姓名遁。東海王司馬越舉兵下邳,以為記室參軍,專掌文疏。轉軍諮祭酒。每造書檄,或驛馬催之,應命立成,皆有文采。遷廣武將軍,安豐內史。後因疑懼何銳,攻殺之,奔蠻中,卒。惠作有文集十卷,《隋書經籍志》作八卷。此從《唐書志》傳於世。
泰山壓卵的出處
《晉書孫惠傳》:“況履順討逆,執正伐邪,是……猛獸吞狐,泰山壓卵,因風燎原,未足方也。”
泰山壓卵的典故
公元265年,司馬炎建立瞭晉王朝,是為晉武帝。他把同姓子弟都封做王,分守全國重要城邑,打算永久作為皇室屏藩,以為這樣天下就太平瞭。
晉武帝死後,諸王都要控制中央政權,彼此爭奪,相互攻殺,內戰不斷。這就是歷史上長達十六年之久的西晉“八王之亂”。
而孫惠是晉惠帝時齊王冏的謀士。
在齊王失敗之後,孫惠受到瞭成都王的重用,後來成都王起兵攻打長沙王,孫惠十分失望,才退隱。不久,東海王在下邳起兵,孫惠知道,就上書東海王,指出歷代王朝危亡的情形,都是枝葉先雕零,才引起上下根株的死亡。因此,勸東海王應該一心平亂,匡扶王朝。
同時還頌揚東海王的實力:“這種強大的力量,就像是烏獲摧毀冰塊;令孟賁折斷枯樹;使猛獸吞食狐貍;用泰山來壓卵一樣,這是沒有辦法相比的……”最後,東海王被孫惠懇切的言詞打動,才起用瞭他。
以泰山的堅實、巨大,來壓微小、脆弱的蛋,兩者力量的懸殊,是可以想見的,用“泰山壓卵”這四個字,正可以巧妙的表現出一件事情的對比。所以,後人便用它來形容,以最強大的力量,加諸在最弱小的一方,也就是以強欺弱,能輕易達成任務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