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指中國歷史上戰國時期的七個最強的諸侯國,也代表瞭除瞭周文化之外不同文化體系。那麼,你知道戰國七雄中哪個國君最早滅亡嗎?它為什麼會滅亡?
公元前453 年,晉國分裂為韓、趙、魏三國。與此同時,其他諸侯國的奴隸制度也在逐步瓦解,新興地主階級開始奪取政權,我國歷史開始進入封建社會的新時期。春秋後期的十幾個大國,經過激烈的戰爭和兼並,隻剩下齊、楚、燕、趙、韓、魏、秦七個大國和幾個小國。這七個大國被稱為“戰國七雄”。
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封建社會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開始形成。為瞭保存和擴展自己的勢力,各個國傢都想方設法去侵占別國的土地,削弱別國的勢力,相互之間不斷發生戰爭,戰爭規模也越來越大。由於這個時期戰爭連綿不斷,所以稱之為“戰國時期”。
那麼戰國七雄中誰最早滅亡呢?
是韓國。韓國是戰國七雄之一,起源於三傢分晉:春秋末年,晉國大夫趙襄子、魏獻子和韓宣子於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殺智伯,然後再將晉的領地瓜分,成為三個諸侯國。後世歷史學傢將韓、魏、趙三國與秦、楚、燕、齊合稱戰國七雄。初都陽翟(今河南省許昌市禹州),滅鄭國後遷新鄭(今河南省鄭州)。
戰國晚期,各國之間的兼並更加激烈。韓國國勢最強是韓昭侯在位時。他用法傢的申不害為相,內政修明,韓國成小康之治。由於地處中原,韓國被魏國、齊國、楚國和秦國包圍, 所以完全沒有發展的空間,國土也是七國之中最小的一個,使韓國成為第一個被秦所滅的戰國諸侯國,至前230年,秦王政首滅韓國。
韓國最著名的人物是法傢代表人物韓非,他是韓國貴族,其思想卻為秦國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