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公元 前796年周攻魯之戰是怎麼發生的

2016-08-21 19:32:11

周攻魯之戰指周宣王時期的戰爭,其時間約發生與公元前796年,那麼,周攻魯之戰是怎麼發生的呢?周攻魯之戰的背景是什麼?揭秘公元前796年周攻魯之戰是怎麼發生的。
魯國,中國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國君為姬姓,侯爵,首任國君為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之子伯禽。西周初年周公輔佐天子周成王東征滅掉瞭夥同武庚叛亂的奄國,分封周公長子伯禽於奄國故土,建立魯國,國都為曲阜,疆域在泰山以南,今山東省南部。
由此可見,魯國是周公長子的封地。是姬姓“宗邦”,諸侯“望國”,故“周之最親莫如魯,而魯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魯國成為典型周禮的保存者和實施者,世人稱“周禮盡在魯矣”。

那麼,周攻魯之戰是怎麼發生的呢?按理說魯國是周的宗邦不應該攻打魯國才是。
周宣王繼位時,歷經周厲王統治下的西周王朝吏治敗壞、百姓離散,周宣王於是下令修復公室、廣進諫言、安頓百姓、修繕武器;興畋狩禮樂,效法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遺風,並及時任用召穆公、仲山甫、尹吉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韓侯、顯父、仍叔、邵穆公,張仲等賢臣輔佐朝政,陸續發動對周邊部族的戰爭,使衰落的周王室權威得到恢復,諸侯又重新朝見天子,四夷咸服,史稱“宣王中興”。
公元前817年亦周宣王十一年春,魯國國君魯武公和長子公子括、少子公子戲,朝見周宣王。周宣王喜愛公子戲,想要立公子戲為魯國太子。周宣王的大夫樊仲甫(一名仲山甫)勸阻周宣王說,廢長立幼,不合舊制,周宣王不聽,執意立公子戲為魯國太子。同年夏天,魯武公回國後去世,公子戲繼位,是為魯懿公。
公元前807年(周宣王二十一年),公子括之子伯禦與魯人攻殺魯懿公,伯禦被立為魯君,史稱“魯廢公”。
公元前797年(周宣王三十一年),周宣王討伐魯國,殺死魯廢公伯禦,周宣王詢問大臣魯國公子中誰能勝任魯國國君之位。樊穆仲說,魯懿公的弟弟公子稱,莊重恭敬,敬重老人,處事執法必定遵循前朝禮制。周宣王於是在夷宮(周宣王祖父周夷王的廟廷)立公子稱為魯國國君,是為魯孝公。經過此次事件之後,周天子聲望大減,諸侯多有違抗王命之舉。
《周語》記載:三十二年春,宣王伐魯,立孝公,諸侯從是而不睦。宣王欲得國子之能導訓諸侯者,樊穆仲曰:「魯侯孝。」王曰:「何以知之?」對曰:「肅恭明神而敬事耇老,賦事行刑,必問於遺訓而咨於故實,不幹所問,不犯所咨。」王曰:「然則能訓治其民矣。」乃命魯孝公於夷宮。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