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防微杜漸的意思是指在壞思想、壞事或錯誤剛冒頭時,就加以防止、杜絕,不讓其發展下去。成語防微杜漸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那麼,你知道成語防微杜漸的主人公是誰嗎?防微杜漸有什麼歷史典故?請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防微杜漸的主人公是丁鴻,丁鴻字孝公。潁川定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陽縣北)人。東漢時期名儒、大臣。以蔭襲封陽陵侯,大辦學堂,受明帝賞識,召拜侍中兼射聲校尉。章帝召各名儒在北宮白虎觀論五經,丁鴻論述最精,世稱“殿中無雙”,擢為校書。官至司徒、太尉兼衛尉,親自收竇憲大將軍印綬,逼竇氏兄弟自殺。
成語防微杜漸的出處
出自《後漢書·丁鴻傳》:“若敕政則躬,杜漸防萌,則兇妖消滅,害除福湊矣。”,《宋書·吳喜傳》:“且欲防微杜漸,憂在未萌。”
成語防微杜漸的典故
東漢和帝時,竇太後親臨朝政,並由太後的兄長竇憲掌握大權,官員們爭著逢迎巴結,因此政局混亂不堪。當時,竇氏傢族仗勢橫行鄉裡,魚肉百姓,沒有人敢揭發他們的惡行。看到這種現象,許多大臣心裡很著急,都為漢室江山捏瞭把汗。大臣丁鴻就是其中的一個。但是,丁鴻非常聰明,他並沒有馬上向皇上稟報,幾年後,天上發生日蝕,丁鴻就借這個當時認為不祥的征兆,上書皇帝,指出竇傢權勢對於國傢的危害,建議迅速改變這種現象。
丁鴻向和帝密奏說:『太陽是君王的象征,月光是代表臣子的。日蝕出現,是象征做臣子的侵奪君王的權力,陛下千萬要小心。在歷史上記載,日蝕出現瞭三十六次,國君被臣子殺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為臣子的權力太大瞭!』他控訴竇憲仗著太後的權勢,包攬朝政,獨斷專行,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裡。接著他又說:『日蝕的出現,是上天在警誡我們,我們就應該註意危害國傢的災禍發生。穿破巖石的水,一開始都是涓涓細流,長到天上的大樹,也是由剛露芽的小樹長成的。人們常忽略瞭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禍患。如果陛下能親自處理朝政,從小地方著手,在禍患還在萌芽的時候消除它,這樣就能夠安定漢室王朝,國泰民安。』”
漢和帝聽從瞭丁鴻的建議,革掉竇憲的官職,消減竇氏傢族的勢力。朝廷除去瞭隱患,國勢便開始有瞭好轉。
這段典故出自出自《後漢書·丁鴻傳》:“若敕政則躬,杜漸防萌,則兇妖消滅,害除福湊矣。”,指當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剛有苗頭或征兆時,就加以預防與制止,堅決不讓它繼續發展。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