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姓氏: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姓是什麼?

2016-08-21 19:37:10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姓是什麼?中國有幾千年的文化傳承,然而中國最早的“姓”,確切年代其實已無法考證,現在流行的各種說法都是根據古代文獻、傳說和現代學者對當時社會生活發展情況推測的,偽說謬誤極多,目前學界普遍認可且有考古學例證的是“姬”、“薑”等。

  當然,這已經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不排除母系社會之初人們以“石、林、水、火、風”等自然物為姓的可能。“姓所以別婚姻,氏所以別貴賤”。根據文獻傳說,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中國就已經形成姓氏,並逐漸發展擴大,世世代代延續。 “姓氏”在現代漢語中雖是一個詞,但在秦漢以前,姓和氏有明顯的區別。姓源於母系社會,同一個姓表示同一個母系的血緣關系。中國最早的姓,大都從 “女”旁,如:薑,姚,姒,媯,嬴等,表示這是一些不同的老祖母傳下的氏族人群。而氏的產生則在姓之後,是按父系來標示血緣關系的結果,這隻能在父權傢長制確立時才有可能。

  因此,當我們讀到“黃帝軒轅氏,姬姓”以及“炎帝列山氏,薑姓”時(不過炎黃本就是傳說中的人物,現代已成為中國人的文化符號瞭,真的要考證的話就不必當真瞭),可以明白,中華民族共同始祖炎黃二帝原分屬兩個按母系血緣關系組織起來的部落或部落聯盟,一姓薑,一姓姬,而他們又分別擁有表示自己父權傢長制首領的氏稱:列山,軒轅。姓和氏有嚴格區別又同時使用的的局面表明,母權制已讓位於父權制,但母系社會的影響還存在,這種影響一直到春秋戰國以後才逐漸消亡。 在中華姓氏文化中,《百傢姓》是我國流行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蒙學教材。它的成書和普及要早於《三字經》。

  《百傢姓》本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 書生所編撰的蒙學讀物,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很像一首四言詩,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讀來順口,易學好記。據南宋學者王明清考證,《百傢姓》前幾個姓氏的排列是有講究的,如趙是指趙宋,既然是國君的姓,理應為首;其次是錢姓,錢是五代十國中吳越國王的姓氏;孫為當時國王錢俶的正妃之姓;李為南唐國王李氏等等。與《三字經》、《千字文》相配合,成為我國古代蒙學中的固定教材,因此流傳至今,影響極深。 姓氏起源的形式很多,並且在不斷發展,同姓異源,或異姓同源等情況十分復雜。從古今文獻上能夠收集到包括生僻姓氏在內的數千個姓氏。隨著歲月的流逝,不斷出現新的姓氏。如為孩子取名時,取男女雙方兩個單音姓合成 復姓,又為姓氏“傢族”增添瞭新的成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