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言猶在耳的主人公是誰 言猶在耳的典故

2016-08-21 19:36:55

成語言猶在耳的意思是形容別人的話說過不久,或者雖然說過很久,但是還記得很清楚。那麼,你知道成語言猶在耳的主人公是誰嗎?言猶在耳的典故又是什麼?請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言猶在耳的主人公是穆嬴。穆贏,晉襄公的夫人,晉靈公的母親。春秋時期,晉襄公死後,太子夷皋年少,趙盾執掌國政,他想立襄公弟弟雍為國君,派人去秦國接他。太子夷皋的母親繆贏知道後,日夜抱著夷皋在朝廷上痛哭,說襄公生前托孤言猶在耳,怎麼能立即變卦呢。

言猶在耳的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文公七年》:“今君雖終,言猶在耳。”
言猶在耳的典故
晉襄公七年,晉襄公病危,他把獨攬晉國軍政大權的執政大臣趙盾召到身邊,將年幼的太子夷皋托付給趙盾,讓趙盾輔佐夷皋,趙盾承諾會盡心輔佐太子夷皋。
公元前620年,晉襄公病逝。晉襄公去世後趙盾執掌朝政,趙盾考慮到近期國傢多難,太子夷皋年紀太小,希望立一個年紀大些的國君。於是,趙盾決定將在秦國的晉公子雍迎接回國,準備繼承國君位。
此時被晉襄公夫人穆贏知道瞭,穆贏是個很有主見的女人,且,一旦公子雍登基,太子夷皋是死是活全憑公子雍說瞭算。這個為兒子前途深感憂慮的女人決心為自己兒子的命運放手一搏。於是,穆嬴先是抱著兒子在朝堂上悲切地向眾人哭訴晉襄公的遺命,為自己和兒子創造輿論氛圍。說: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棄嫡子不立而到外邊求國君,將太子置於何地?出朝後,她拉著太子到卿大夫趙宣子(趙盾,趙國國君的先人)傢,向趙叩頭說:先君在日捧著這孩子囑托於您,說:'此子成才,我就是受瞭您的賜予;若不成才,我就唯您是怨。'現在國君雖死,言猶在耳,而您都把這些忘瞭,不管瞭,想怎麼著?趙宣子和諸大夫都怕穆贏,又怕她威逼,就改立瞭靈公為國君,發兵抵抗秦國護送公子雍的軍隊,並打敗瞭秦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