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一想到相貌俊美的男子首先想到潘安,“才比宋玉,貌似潘安”,這樣的誇贊對每一個男人來說,那麼潘安是誰呢?為什麼人們一看到相貌俊美非常的男子都會想到他呢?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潘安本名潘嶽,字安仁。鞏縣(今河南鞏義)人,祖籍河南中牟縣大潘莊。西晉著名文學傢。 潘安號稱“中國第一美男子”。據史書記載,他的容貌即使不算傾國,也算是傾城,由於他出眾的美更是演繹出瞭很多故事、典故。令人艷羨的是,這名美男子不僅有貌,而且有才。在歷史上,他是與陸機齊名的文豪。在感情上,他更是一生隻愛老婆楊氏,而這也正是他成為眾多女子夢中情人的重要原因。
潘安出身儒學世傢。少年時,隨父宦遊河南、山東、河北,青年時期就讀洛陽太學,二十餘歲入仕,供職權臣賈充幕府,後歷任京官,因作賦頌揚晉武帝躬耕藉田顯露才華被當權者左遷河陽縣令(今洛陽吉利區),潘嶽負其才而鬱鬱不得志。潘安三十二歲仕途不順使他那密雲般烏黑的秀發添瞭幾縷銀絲,當時正值秋天他借古人宋玉、賈誼悲秋的典故寫下瞭《秋興賦》,後因以“潘鬢”謂中年鬢發初白。唐·李德裕《秋日登郡樓望贊皇山感而成詠》:“越吟因病感,潘鬢入秋悲。”明·無名氏《石榴花·題情》套曲:“我為他隻落得心焦無聊,這離情怎消,謾贏得潘鬢沈腰。”
潘安做河陽縣令時,,結合當地地理環境令滿縣栽桃花,澆花息訟甚得百姓遺愛。後遂用“河陽一縣花、花縣”等代稱潘安,或喻地方之美或地方官善於治理。而這也是中國最早“花樣美男”的出處。潘嶽在政治和為官方面也頗有建樹,而其對妻子楊氏的忠一和深情,他和妻子楊氏12歲訂婚,相愛終身。楊氏逝世後,他為她寫的悼亡詞情誼真摯,纏綿無盡,並未再娶。更成為千古佳話,有“潘楊之好”的評價。
潘安之名始於杜甫《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後世遂以潘安稱焉。美姿儀,少以才名聞世,嶽二十歲,時晉武帝躬耕藉田,嶽作賦以美其事,灑灑千言,辭藻優美,為眾所疾,遂十年不得升遷。嶽三十餘歲出為河陽縣令,令全縣種桃花,遂有“河陽一縣花”之典故。有政績,太傅楊駿引嶽為太傅主簿。楊駿被誅,被除名。他性輕躁,趨於世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輒望塵而拜。與石崇、陸機、劉琨、左思並為“賈謐二十四友”,潘安為首。孫秀當政,遂夷三族。
潘安在文學上往往與陸機並稱“潘江陸海”,古語雲“陸才如海,潘才如江”。深受道傢思想的影響,試圖遠離政治紛紜,全性保真而萌生淡泊名利,親近自然,渴望自由,向往隱逸,享受閑居之樂的高雅情懷。
單是寥寥數語,還不足以描繪出潘安之美,更不能體現出魏晉女子的審美能力。在《世說新語》中專有“容止”一章記載魏晉的美男子,形容潘安的相貌時是這麼說的:妙有姿容,好神情。潘安乳名叫“檀奴”,因此後來許多女子都把自己的情人或者老公喚做“檀郎”。其實這個稱呼極有水分,好比現在的“帥哥”一詞,似乎隻要五官不少瞭一官的男人都有人叫他帥哥,這說明如今的女子弱視者居多。遠不如魏晉時期女孩子的鑒賞力。
潘安還是個至情之人,潘安的《懷舊賦》中這樣寫道:“餘十二而獲見於父友東武戴侯楊君。始見知名,遂申之以婚姻。”潘安十二歲與父親的朋友、大儒、揚州刺史楊肇相見,被楊肇賞識,許以婚姻。後來楊氏早亡,潘安對楊氏感情至深,自此不再娶,並作《悼亡詩》懷念楊氏,開悼亡詩之先河,這之後悼亡詩的范疇僅限於悼亡妻子。
潘安不僅是個至情之人,還是個至孝之人。北宋之前《二十四孝》裡記載有潘安辭官奉母的故事:“滎陽中牟人潘嶽,字安仁,晉武帝時任河陽縣令。他事親至孝,當時父親已去世,就接母親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長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開時節,他總是揀風和日麗的好天,親自攙扶母親來林中賞花遊樂。一年,母親染病思歸故裡。潘嶽得知母意,隨即辭官奉母回鄉。上官再三挽留。他說:‘我若是貪戀榮華富貴,不肯聽從母意,那算什麼兒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動,便允他辭官。
詩曰:棄官從母孝誠虔,歸裡牧羊兼種田;藉以承歡滋養母,復元歡樂事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