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錯,夏陽(今陜西韓城)人,史學傢司馬遷八世祖,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歷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秦國三大幹將(司馬錯、白起、王翦)之一。秦惠王時期,和著名縱橫傢張儀爭論,主張先滅巴蜀、再攻楚國,提出“得蜀即得楚”的戰略主張。但是你知道司馬錯是怎麼死的嗎?秦朝名將司馬錯是被誰殺死的?
司馬錯,秦惠王時期將領,學屬縱橫傢。曾跟張儀有過爭論,主張得蜀即得楚。秦惠文王9年(公元前316年),從石牛道上縱橫千裡,司馬錯率軍滅亡蜀國。秦昭襄王27年(公元前280年),,司馬錯率隴西兵20萬人南下東攻楚,迫使楚國獻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另外,司馬錯之孫司馬靳,為白起部將。
司馬錯的一生隻打瞭兩場大戰,一次是滅蜀之戰,一次是攻楚之戰。
秦惠文王14年(公元前311年),蜀相陳莊殺死蜀侯 ,歸降秦國。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年),因陳莊背叛秦國,司馬錯受命協助平定蜀地之亂,甘茂誅殺陳莊。秦昭襄王6年(公元前301年)司馬錯奉命討伐叛軍。司馬錯誅殺公子煇以及郎中令等27人,蜀地之亂平定。
司馬錯的第二戰是伐楚之戰。其實早在之前,司馬錯就已經向秦惠王提出“得蜀即得楚”的戰略主張,他認為如果得到蜀地,就能占據上流,俯緲楚國,對楚國擁有絕對的戰略主動地位。所以,司馬錯打的是一張連環牌。在其消滅蜀國,徹底平定蜀地後,公元前280年,司馬錯便率大軍由隴西進入四川,然後增補巴、蜀軍隊10萬,接著乘坐大船萬艘,載米600萬斛,從巴地延涪水南下,進攻楚國。秦軍戰勝重重困難,翻越今岷山山脈、摩天嶺山脈、雲貴高原,出其不意地攻到楚國後方。
關於司馬錯是怎麼死的,史料無確切記載。但可以根據史料推測一下。司馬錯輔佐三王,歷經惠文王、秦武王、昭襄王(或者說宣太後)。而從司馬錯和張儀爭論於秦王前的公元前316年算起,若這時司馬錯20歲,那麼到前280年,司馬錯也是個56歲的老頭瞭~~所以,即便是司馬錯是宣太後的親黨,在宣太後死時(前265年),司馬錯可能早已作古。那這麼一個戰功顯赫的幹將,在有生之年並沒經歷“政變”(昭襄王即位時,估計司馬錯是同意的,要不然不可能從秦武王平穩過渡到昭襄王)在昭襄王時期並未經歷選邊站的事情,所以司馬錯正常死亡的幾率頗高。
司馬錯可以說是一個深謀遠慮的戰略傢,這一點從秦惠王時期,和著名縱橫傢張儀爭論,主張先滅巴蜀、再攻楚國,提出“得蜀即得楚”的戰略主張。就可以看出,司馬錯被稱為秦國三大幹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