廑,又名胤甲,生年不詳,扃子。扃病死後繼位。在位21年,在位時期夏王朝逐漸衰落,商族興起,也是大夏守成之君的最後一位。而姒廑是怎麼死的?姒廑的死因是什麼?姒廑因何而死?歷史上對姒廑的評價是什麼?一起來看看。
姒廑是夏王姒扃的小兒子,約在夏王朝不降四十年(癸未,前1778)出生於國都老邱王宮。父親姒扃執政時他被封在瞭舊都斟尋(今河南洛陽偃師市東北)。後來朝中出瞭一位與他競爭王位繼承權的對手,這個人便是十一任夏王姒不降的小兒子姒孔甲。父親出於私心把他召回朝廷,讓他管理國傢的一些重要政務,有意培植他在朝中的勢力。
姒廑對父親的安排心領神會,便利用職務之便結交朝中有勢力的大臣和貴族,網羅親信,結黨營私,為將來繼承王位做準備。
姒扃二十一年(癸酉,前1728),夏王朝第十二任王姒扃去世。由於,姒扃在為期間並沒有定下明確的繼承人,在繼承王位時發生瞭一些爭執,好在最後姒廑有驚無險的登上瞭王位。甲戌年(前1727)為後廑元年。
姒廑即位後,立刻任命他的族弟姒孔甲為國相,參與朝中軍政大事的決斷。
廑在位時,商的勢力已崛起,夏的國勢又趨衰落,退居於西河地區(今河南省安陽東南)。《竹書紀年》載胤甲時“天有祅孽,十日並出”,其意為天大旱,酷熱異常。這裡的“天有妖孽,十日並出”,完全是古人的一種假想。由此可見,“十日並出”完全是一種神話傳說。總之,它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矛盾已經十分尖銳,“十日並出”象征著帝王無道,而無道的帝王又怎麼能長久呢?天災人禍必將釀成可怕的動亂,夏王朝已處在瞭風雨飄搖之中胤甲也在這一年病死。姒廑可以說是在國人的咒罵中死去的。
姒廑五十一歲即位,在位執政虛記二十一年(《帝王世紀》),死於後廑二十年,卒年約七十一歲。死後葬在西河(今河南洛陽市洛龍區龍門鎮)王城外,王號廑,尊號夏王(後),謚號帝廑。
據說歷史上對他沒有任何評價,《史記》隻是對他一筆帶過,而人們認為他開啟瞭夏王朝衰敗的先河,不過情況並沒有這麼遭,因為盛極必衰,這是他始料未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