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驁(?—公元前240年),《戰國策》作蒙傲,戰國末期秦國著名將領。蒙驁本是齊國人,後來投靠秦國,官至上卿。那麼你知道秦朝名將蒙驁是怎麼死的嗎?秦朝名將蒙驁的死因是什麼?
蒙驁本是齊國人,秦昭襄王在位時期(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他從齊國西入秦國侍奉秦昭襄王,官至上卿。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第六》 中記載,元年,晉陽反,將軍蒙驁擊定之。二年,麃公將卒攻卷,斬首三萬。三年,蒙驁攻韓,取十三城。王齮死。十月,將軍蒙驁攻魏氏篸、有詭。歲大饑。四年,拔篸、有詭。三月,軍罷。秦質子歸自趙,趙太子出歸國。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百姓內粟千石,拜爵一級。五年,將軍驁攻魏,定酸棗、燕、虛、長平、雍丘、山陽城,皆拔之,取二十城。初置東郡。冬雷。六年,韓、魏、趙、衛、楚共擊秦,取壽陵。秦出兵,五國兵罷。拔衛,迫東郡,其君角率其支屬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內。七年,彗星先出東方,見北方,五月見西方。將軍驁死。以攻龍、孤、慶都,還兵攻汲。彗星復見西方十六日。夏太後死。八年,王弟長安君成蟜將軍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死,遷其民於臨洮。將軍壁死,卒屯留、蒲惣反,戮其屍。河魚大上,輕車重馬東就食。
秦莊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蒙驁擔任將領,奉命率軍攻打韓國,韓國割讓成皋(今河南滎陽西北)、鞏二城給秦國,秦國設置三川郡(治今河南洛陽東北)。而《史記·蒙恬列傳》則記載,是蒙驁奪取韓國的成皋、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二城而設置三川郡。秦國設置三川郡後,其疆界到達魏國的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
秦莊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秦莊襄王派蒙驁率軍攻打趙國,平定太原。
秦莊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蒙驁率軍攻克魏國的高都(今山西晉城)、汲縣。繼而攻打趙國的榆次(今屬山西)、新城(今山西朔州南)、狼孟(今山西陽曲),一共奪取三十七座城池(《史記·蒙恬列傳》記載為秦莊襄王二年)。同年,魏國的信陵君魏無忌率領燕、趙、韓、楚、魏五國聯軍攻打秦國,在黃河以南打敗秦軍,擊退蒙驁,於是魏無忌等軍解兵撤離。
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秦始皇)即位,任用呂不韋為丞相,李斯為舍人,蒙驁和王齮、麃公等為將軍。 同年,秦國攻占趙國的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不久晉陽反叛秦國,蒙驁率軍平定叛亂。
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4年),蒙驁攻打韓國,奪取十三座城池。同年十月,蒙驁攻打魏國的氏篸、有詭二城。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蒙驁攻取氏篸和有詭。同年三月,蒙驁撤軍而回。
秦始皇四年(公元前243年),魏無忌去世。秦始皇五年(公元前242年),秦王政得知魏無忌去世的消息後,於是派蒙驁再次率軍攻打魏國。蒙驁奪取魏國的酸棗(今河南延津西南)、燕(今河南延津東北)、虛(今河南延津東)、長平(今河南西華東北)、雍丘(今河南杞縣)、山陽(今河南焦作東)等二十座城池,設置為東郡(治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
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蒙驁去世,時年約七十多歲。
蒙驁歷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秦始皇四朝,數次率軍出征,屢立戰功。先後奪取韓國十餘座城池、趙國三十餘座城池、魏國五十餘座城池,使秦國得以設立三川郡和東郡,並讓秦國疆域與齊國相接,對韓國、魏國形成三面包圍之勢,為日後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堅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