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你知道這句詩文裡的杜康是誰嗎?歷史上的杜康會釀酒嗎?
杜康,是黃帝手下一位大臣。
杜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釀酒始祖”, 《說文解字》載杜康始作秫酒。據民間傳說和歷史資料記載,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夏朝的第五位國君,夏後氏相的兒子(另說黃帝時期人、東周人、漢代人)。
因杜康善釀酒,後世將杜康尊為酒神,制酒業則奉杜康為祖師爺。孔穎達疏引漢應劭《世本》:“杜康造酒,”後世因以“杜康”借指酒。
路過神農嘗百草,辨五谷,黃帝創立部落同盟後,人們開始耕種糧食。傳說黃帝命杜康專管糧食出產這件事,杜康很負責。由於土地肥沃,風調雨順,年年豐收,糧食越來越多。當時候,由於沒有倉庫,更沒有科學管理方法,杜康隻得把豐收的糧食堆放在山洞裡。久而久之,因山洞潮濕,糧食全黴壞瞭。黃帝知道這過後,很是氣憤,撤瞭杜康的官職,叫他去保管糧食。黃帝說:假如糧食再有黴壞,就要處死杜康。
杜康由一個負責糧食出產的大臣, 一下子降到一個保管員,心裡十分惆悵。但他又想到嫘( léi) 祖、風後、力牧、倉頡( jié) 等大臣,都有所發明創造,立下大功,唯獨自己沒有功勞,還犯下大罪,想到這裡,也沒怨氣瞭,便暗下決心,非要把保管糧食這件事做好。
這一天,杜康來到樹林裡散步,發現瞭幾棵枯死的大樹,隻剩下粗大空蕩的樹幹。杜康靈機一動,把糧食全部倒進瞭幹燥的樹幹裡。過瞭一段時間,杜康來到樹林裡查看糧食,他驚奇地發現:儲糧的枯樹前,橫七豎八地躺著一些野豬、山羊和兔子,一動不動,好像死瞭一樣。他連忙走近看個究竟:原來盛糧的樹幹裂開瞭幾條縫,由裡向外不斷滲水。看來,這些動物是舔吃瞭這水才躺倒的。可這究竟是什麼水呢,杜康湊過去一聞,隻覺一股清香撲面而來,他不禁嘗瞭幾口這濃香水,頓覺神清氣爽。
杜康將這事稟報給黃帝,黃帝聽完杜康的報告,又品嘗瞭杜康帶來的濃香水,立即請來列位大臣, 把此事作瞭一番商量。眾大臣一致以為這是糧食中一種元氣,並非毒水。黃帝沒有給杜康降罪,而是命他下去繼續觀測研究,又命倉頡給起個名字。倉頡脫口說道:“ 此水香而醇厚,飲而得神,應起名叫‘ 酒’ 。” 黃帝和眾臣同意瞭這個名字。我國遠古時候的釀酒事業,就從黃帝時期開始瞭。後人為瞭懷念杜康,稱他為釀酒始祖。後來,杜康把濃香水帶回傢,請大傢品嘗,大傢你一口,我一口,都說好味道。就這樣,酒在民間逐漸普及開來,杜康也被人們尊稱為“酒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