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真的有三千門生嗎 孔子的十哲是什麼

2016-08-08 22:32:53

  孔子是世界上公認的大思想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並與穆罕默德、耶穌和釋迦牟尼一起,被稱為締造世界文化的“四聖”。他的思想學說曾對中國乃至整個東方世界過去二千多年的歷史產生過巨大影響,對當今世界和現代化的發展也潛在著越來越引人註目的作用。

  作為我們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教育傢、思想傢,他的一生看似轟轟烈烈卻又是孤寂的,他推行“仁”為此奔走於各個諸侯之間,卻常被君王冷落,擁有三千多學生的孔子,又是一位和藹可親的人民教師形象。這位早已經逝去的聖人連同他的學說一起,融入到瞭中華民族的文化裡,並影響著歷朝歷代的人們,直至今日。

  對於孔子的定義,他更多的時候是個思想傢,因為他是儒傢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傢、大教育傢。孔子開創瞭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傢學派的創始人。“有教無類”正是因為孔子,才使得更多的貧民子弟擁有跟貴族子弟同樣的求學機會。據說,孔子的門下有三千弟子,又出瞭七十二個賢人,那麼問題來瞭,孔子的門下真的有那麼多賢德之人嗎?

  孔門有“十哲”,也有“七十二賢”,十哲是孔子門下最良好的十位學生。他們知識、學問、人品、道德都很優秀,排在前十位。這十位優秀的學生代表分別是:子淵、子騫、伯牛、仲弓、子有、子貢、子路、子我、子遊、子夏。

  顏回,字子淵,春秋末期魯國曲阜(今屬山東)人。十四歲拜孔子為師,此後終生師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在孔門諸弟子中,孔子對他稱贊最多,不僅贊其“好學”,而且還以“仁人”相許。歷代文人學士對他也無不推尊有加,宋明儒者更好“尋孔、顏樂處”。自漢高帝以顏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國魏正始年間將此舉定為制度以來,歷代帝王封贈有加,受儒教祭祀。無不尊奉顏子。唐玄宗開元八年(720年)被封為“亞聖”。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為“復聖”。《韓非子。顯學》列為儒傢八派之一(顏氏之儒)。

  閔損,姓閔名損,字子騫,比孔子小十五歲,魯國人。閔損以德行著稱,孔子特別表彰他的孝行,說他順事父母,友愛兄弟。作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稱贊說:“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元朝編撰的《二十四孝圖》中,閔子騫排在第三,是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賢人物,受儒傢祭祀。漢代劉向《說苑》中曾記載:閔損幼年時遭後母虐待,他父親知道以後,非常憤怒,要把後妻趕走,閔損反而為後母求情。他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因為後母生瞭兩個孩子,如果後母被趕走瞭,那三個孩子就沒人照顧瞭。他的孝行感動瞭父母,也深得遠近人之贊賞。閔損守身自受,“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祿”。季氏曾派人去請他出任費邑宰,他卻要來人婉言推辭,並說,如果再來召我的話,那我就渡過汶水出國去瞭。閔損是孔門弟子中唯一明確主張不作官的人。

  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比孔子小七歲,魯國人。以德行著稱。他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比孔子小二十九歲,魯國人。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冉季載數傳至冉離,世居“菏澤之陽”,人稱“犁牛氏”,受儒教祭祀,品學兼優,為人度量寬宏。深得孔子的器重,認為冉雍具有人君的容度,可以做地方長官。冉雍參加做過季氏再,以德行著稱,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戰國時期的荀況很推崇他,把冉雍與孔子並列為大儒。

  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載的嫡裔。中國春秋末年著名學者、孔子門徒。孔門七十二賢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見稱。多才多藝,尤擅長理財,曾擔任季氏宰臣。冉求多才多藝,不僅算的一手好賬,還能帶兵打仗,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端木賜,復姓端木,字子貢(古同子贛),以字行。漢族,春秋末年衛國(今河南鶴壁市浚縣)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受業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受儒教祭祀,仲由出身微賤,傢境貧寒。性格自私,驕縱使氣卻又才華橫溢。由於善於經商,富致千金,為孔子弟子中首富。子貢善貨殖,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