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2 22:56:20
清朝皇帝同治有一後三妃,其中皇後的人選:慈安皇太後喜歡侍講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慈禧皇太後則喜歡員外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兩宮太後,意見不一,要同治自選。同治選定蒙古正藍旗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於是奉兩宮皇太後懿旨,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冊立阿魯特氏為皇後,同治17歲,皇後19歲。又冊富察氏為慧妃。那麼阿魯特氏的死和慈禧有什麼關系呢?同治皇後是怎麼死的?接著往下看
皇後的祖父為大學士、軍機大臣賽尚阿,外祖父是鄭親王端華。皇後的父親崇綺,是有清一代惟一的“蒙古狀元”,是有清一代滿洲、蒙古以漢文獲翰林院編修的第一人。滿蒙士林,以其為榮。同治九年(1870年),選侍講,後充日講起居註官,再調盛京將軍。義和團事起,崇綺同朝廷勛貴多人信仰,事敗之後,隨榮祿走保定,住居蓮池書院,自縊而死。崇綺妻,瓜爾佳氏,在京師陷落時,闔門死難。
皇後出身於官宦名門、詩書大傢,自幼習書達禮,性格耿爽,不善阿諛。據記載,皇後阿魯特氏“雍容端雅”,“美而有德”,且文才好。皇後幼年在傢,崇綺親自授課,讀書聰穎,十行俱下,“後幼讀書,知大義,端靜婉肅,內外稱賢。及正位六宮,每聞諫阻,自奉儉約,時手一編”。她被冊為皇後,同治帝很喜愛她,也很敬重她,據說不久懷有身孕。慈禧皇太後不喜歡這個皇後兒媳婦,常找碴兒難為這位小皇後。慈禧不許她與同治皇帝同房,而要同治對慧妃好。同治帝不敢違抗,但他不喜歡慧妃,隻好賭氣獨宿養心殿,生活寂寞寡歡。因為慈禧處處刁難,皇後日子過得很不舒心。同治病重,皇後護侍,也遭到慈禧的訶責。據說皇後情急之下說瞭句:“媳婦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請太後留媳婦的體面!”慈禧一直以側居西宮為遺憾,也為咸豐臨終前沒有冊封自己為皇後而不滿。慈禧動怒,同治被嚇暈,病情加重。慈禧見狀,才未對皇後動刑。
同治死後阿魯特氏自殺未遂
同治之死,慈禧將責任栽到皇後頭上。皇後阿魯特氏見同治皇帝死,大慟大悲,不思飲食,吞金自殺,獲救得生。皇後之父崇綺,奏告慈禧皇太後。皇太後回答:“可隨大行皇帝去罷!”皇帝死瞭,尚未入葬,稱大行皇帝,就是說可以隨夫殉死。崇綺將此話告訴女兒。而且慈禧不為同治立嗣,卻讓同治堂弟兼姨表弟載氵恬繼承皇位,實際上是不為皇後留餘地。皇後隻有自盡一條路可走。光緒元年(1875年)二月,同治帝死後75天,皇後阿魯特氏“遽爾崩逝”,年二十二。野史或謂:皇後阿魯特氏懷孕,慈禧恐其生男孩,將來纘(zuǎn)承大統,自己不能垂簾聽政,故逼其死。
阿魯特氏簡介
有人統計,從順治三年(1646)到光緒三十年(1904)的258年中,朝廷共舉行過科舉殿試112科,取中狀元114名(有的書說113科,狀元113名)。在這114名狀元中,隻有一名狀元的女兒有幸坐著鳳輿,堂堂正正地進入大清門,穿過天安門、端門、午門,抬進瞭坤寧宮,與大清入關後第八帝同治帝喜結良緣,成瞭母儀天下的中宮皇後。這位狀元就是大清“立國二百數十年,滿、蒙人試漢文”惟一獲得狀元桂冠的蒙古狀元崇綺。這位狀元的女兒就是後來被謚為“孝哲毅皇後”的阿魯特氏。
阿魯特氏生於咸豐四年(1854)七月初一日辰時,比同治帝大2歲。其父崇綺端雅,工詩善畫,多才多藝,文化造詣極高。孝哲皇後出生於這樣的文化傢庭,受父親的教導和熏陶,文化修養也很高。有書記載,孝哲皇後“幼時即淑靜端慧,崇公每自課之,讀書十行俱下。容德甚茂,一時滿洲、蒙古各族,皆知選婚時必正位中宮”。她受父親的影響,字也寫得很漂亮,尤其是能用左手寫大字,備受時人稱贊。《清宮詞》裡有一首贊美孝哲皇後的詩:
詠同治皇後
蕙質蘭心秀並如,花鈿回憶定情初。
珣瑜顏色能傾國,負卻宮中左手書。
珣、瑜指珣妃阿魯特氏和瑜妃赫舍裡氏。意思是珣、瑜二妃雖有傾國傾城之美貌,但在文才上卻遜於善長左手寫字的中宮皇後。孝哲皇後喜好文學,對著名的唐詩能“背誦如流”。平時她“氣度端凝,不茍言笑”,“曾無褻容狎語”,頗有母儀之風。
然而這樣一位優秀出眾的皇後卻不能討得婆母慈禧的歡心,在宮中受盡瞭虐待和凌辱。慈禧為什麼不喜歡這位兒媳婦?事情還得從同治帝立後開始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