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是怎麼死的?

2016-08-12 22:58:28

  既然武承嗣沒什麼大病,太平公主為什麼不願意和他結婚呢?我覺得,太平公主不滿意他主要有兩點原因。第一,對於薛紹之死,武承嗣有間接責任。第二,武承嗣離政治核心太近缺乏安全感。太平公主和薛紹是結發夫妻,兩個人感情很深。因此,對於薛紹之死,太平公主心裡肯定是百轉千回,無法釋懷。薛紹為什麼會死呢?直接的推導是:薛紹之所以被處死,是因為李唐宗室聯合謀反。李唐宗室之所以想要謀反,是因為武則天要他們到洛陽集合。武則天之所以要他們到洛陽集合,是因為有瞭那塊寫著“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的寶石,而這塊寶石,恰恰就是武承嗣炮制出來的。當然,太平公主心裡肯定非常清楚,母親才是整個事情真正的主謀。但是對於母親,太平公主的感情非常復雜,可以說是愛恨交織,母親生她養她,她不能完全去恨母親,而且母親是那麼強勢,她也不敢去恨母親。因此,隻能遷怒於武承嗣。在她心裡,武承嗣成瞭替罪羊,就是他害死瞭薛郎,害死瞭我那幾個孩子的父親!一想到這兒,心裡都不舒服,又怎麼能再跟他夫唱婦隨同床共枕呢?

  此外,對於剛剛經歷瞭喪夫之痛的太平公主來說,既然政治已經奪走瞭第一任丈夫的生命,她不願意第二任丈夫再卷入政治旋渦。而武承嗣顯然離政治核心太近,也太熱衷政治投機瞭,跟這樣的人生活沒有安全感。經過這樣的一番比較,太平公主便不願意嫁給武承嗣這樣一個政治狂人瞭。所以最後她就以武承嗣身體有病為借口,拒絕瞭這門婚事。

  那太平公主為何最終選擇武攸暨做自己的駙馬呢?武攸暨和武承嗣有共同的優點,都是武傢的人,政治可靠,能夠讓母親放心滿意。另外,武攸暨還有武承嗣所沒有的優點。第一,他跟薛紹之死無關,跟他結婚沒有什麼感情上過不去的地方。第二,他與武則天的親屬關系比較遠,相對來講,離政治核心也就比較遠;而且生性恬淡,沉謹和厚,不會主動卷入政治鬥爭。第三,武攸暨還是一個標準的美男子。反正是政治婚姻,既然無法以感情為前提,那麼選一個養眼的也沒什麼錯。所以太平公主對母親說,我要嫁給武攸暨。

  既然太平公主提出瞭武攸暨這個駙馬候選人,武則天在非原則問題上一向是尊重女兒意見的,所以便滿口答應。可是在武則天和太平公主雙方對這門婚事都首肯之後,又有一個新的問題出現瞭。什麼問題呢?武攸暨這方面出問題瞭,因為他既不是單身,也不是離異或者喪偶,他當時是有妻子的,而且妻子還很年輕,很健康,如果再結婚就犯重婚罪瞭。這可怎麼辦?這點小事可難不倒武則天。幾天之後,她派一介使臣到武攸暨傢去,宣太後令,隨即給武攸暨的妻子奉上瞭三尺白綾,您吶,自盡吧。這樣一來,武攸暨就立刻重新恢復單身漢的身份。經過如此一番緊鑼密鼓的安排,薛紹死後不到一年,太平公主梅開二度,再嫁武攸暨。此後不久,武則天正式改唐為周,登基稱帝,實現瞭她的女皇夢。

  毫無疑問,太平公主的再婚之路是在母親的強權壓迫之下,由薛紹和武攸暨前妻的鮮活生命鋪就而成的,這樣的婚姻怎麼還敢再奢望幸福呢?可是,太平再嫁與否,原本就與婚姻本身無關啊。薛紹之死與再嫁武攸暨,對太平公主的一生產生瞭重要影響。她開始丟掉瞭對生活的浪漫幻想,明白瞭幾個冷冰冰的道理。第一,作為身處政治核心的公主,她不可能真正脫離政治,去做一個普通的賢妻良母。第二,如果說她的第一次婚姻體現瞭父親唐高宗的利益,那麼第二次婚姻無疑體現瞭母親武則天的利益,薛紹的死讓她明白,從此以後,母親才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第三,感情在政治面前是相當脆弱的,如果沒有政治權力,生命甚至都難以保障,感情更是無從談起。所以,無論是母子親情還是夫妻恩情,面對政治利益時,都是不堪一擊的。這三點認識讓太平公主的思想發生瞭根本的改變。她從一個嬌媚純真的少婦一下就轉化成瞭一個心機深沉的女人。母親武則天遺傳給她的政治傢潛能被激發出來瞭。

  俗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然母親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太平公主也就隻能積極投身於母親麾下,為母親服務瞭。從此,她漸漸參與到武則天的決策之中,成瞭武則天的心腹。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