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2 22:58:57
有時身份背景就像人的另外一張臉,左右著人的命運。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後及9位嬪妃一共為他生下14個兒子,若說起這些皇子母親的身份地位,李恪的母親的身價那絕對是不一般!李恪出生於公元619年,也就是在這一年,大隋的天下不復存在,江山從此不再姓他外公傢的“楊”,而改姓爺爺傢的“李”瞭。他的父親是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母親楊妃是赫赫有名的隋煬帝之女。
說來有點可笑,楊妃怎麼就嫁給一個搶瞭她楊傢天下的“亂臣賊子”呢?這個歷史已經無從考證瞭,有一種說法是當年作為貴族的李傢起兵反叛,先後殺瞭楊妃的父兄,奪瞭楊傢的天下。而她作為俘虜,作為一種戰利品,也作為李唐與前朝朝臣關系修好的工具,被賞賜給秦王做妃子。這位楊妃先後為李世民生下瞭兩位王子,一個吳王李恪,另一個是蜀王李愔。
《新唐書》中記載:“(恪)其母隋煬帝女,地親望高,中外所向。”正因為母親這樣的皇族身份,作為兒子的李恪在太宗皇帝的兒子之中的威望自然不可同世而語瞭。
作為皇子的李恪不僅身份地位尊貴,而且文韜武略兼備,性格剛毅堅強。《舊唐書》中說他“善騎射,有文武才”,難怪唐太宗經常說李恪是最像自己的兒子;《資治通鑒》中也說,“太宗諸子,吳王恪,濮王泰最賢,皆以才高辯悟。”而毛澤東在《新唐書》的讀書筆記中寫下瞭這樣的批語:“李恪英物,李治朽物。”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李恪在太宗14個兒子之中是何其優秀瞭!
可就算李恪再優秀,他永遠也無法改變他的血緣——他的母親是隋煬帝之女。在那個唯血統論的社會裡,他的身上有永遠擺脫不瞭的隋朝陰影,大唐朝堂之上的官員有李唐的功臣,也有隋朝的叛臣。李恪的血統隻會讓朝臣們忌憚,所以李恪敏感的身份,註定瞭他隻能與皇帝的寶座失之交臂。
李恪是怎麼死的?
永徽四年(653年),因受房遺愛謀反案牽連,被冤致死。因此,李恪的四個兒子,李仁、李瑋、李琨、李璄並流嶺表;
李恪一生經歷:
《舊唐書》對李恪經歷介紹比較簡略。好像他隻是唐太宗李世民諸子中一個平庸的兒子。《新唐書》介紹較詳。
李恪善於騎馬射箭,有文韜武略。他的母親是隋煬帝女兒,地位、聲望一直都比較高,深為中外諸國所矚目。李世民自廢李承乾後,一開始以晉王李治為太子。後來又覺得李恪像自己,想立李恪為太子。這時李世民的皇後長孫氏三個親生的兒子中。李承乾、李泰因為爭太子位而被貶到邊遠之地,李治又被貶的話,那麼舅傢長孫氏即將失勢。因此,李治的舅舅長孫無忌極力反對立李恪為太子。李世民誠懇的對長孫無忌說:“你是因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嗎?這孩子英勇果斷像我,即使保護舅舅的傢族,也是可能的。”長孫無忌道:“晉王李治仁義忠厚,是個守祖業、文靜的主公。而舉棋不定就會壞大事,何況是王儲的位置呢?”李世民於是停止瞭換太子的想法。於是李世民將李恪封為藩王,讓他回到自己的屬地去。之後對左右說:“我難道不想經常見到李恪嗎?但願他早有定位。讓他屏護中央,我百歲之後,各庶出的子弟就沒有危險瞭。”看來李世民是想要子孫吸取自己這輩人的教訓,不讓歷史重演。
但長孫無忌非常討厭李恪。唐高宗李治繼位後,永徽年間,借房遺愛謀反一事,因而牽連到李恪,將他殺死,以絕天下前隋朝遺老遺少們的幻想。臨刑前,李恪悲憤呼喊:“如果社稷有靈的話,長孫無忌將要滅族!”李恪死後,其子孫被流放嶺南一帶。到顯慶五年,朝廷為李恪平反,追封為鬱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