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2:46:41
眾所周知,朱棣是靠瞭非常手段才能上位當皇帝。對於朱棣在歷史上的評價不一,有人說他是個惡霸賴漢,有人說他是個好皇帝。愛民如子,為明朝的發展做出很多的貢獻。與此同時,也有許多人糾結於建文帝為什麼不殺燕王朱棣,認為隻要對朱棣痛下殺手,削藩必定成功,可是,事實是這樣嗎?換做是你你能對燕王痛下殺手嗎?建文帝為什麼不殺燕王?那麼朱棣是個好人和朱棣是個好皇帝有什麼聯系呢?一起往下看。
很多人都人雲亦雲的傳遞著一句謬論:朱棣不是個好人,但是個好皇帝。我認為這句話比較幼稚,有為客觀而客觀之嫌。一個人,如果不是好人,他會有閑心去做好皇帝嗎?也是根本不可能做好的啊,試問街頭某個流氓、無賴,讓他去做皇帝,不天天和女人泡在一起、把國傢搞得大亂才怪!要做好皇帝,最基本的就是要有顆仁德之心,朱棣在做燕王時,就已經以“德才兼備”而聞名。
且看明朝的《明實錄》中的《明太宗實錄》:“上兼備文武大才而度量恢廓,任賢使能各適其當,英傑之士樂為之用,下至廝卒,咸歸心焉;至於武事,悉精而熟,老將皆自以為不及,料敵制勝明見萬裡,號令嚴明信賞必罰,由是威震朔漠,虜人不敢近塞;時出,訪囗民疾苦,勞來撫循,百姓愛戴,而力行節儉,故國內無事、上下咸和,年谷屢豐,商旅野宿道不拾遺,人無爭訟,規摹宏遠焉。太祖常曰:‘異日安國傢,必燕王也!’”
意思是:朱棣文武兼備,肚量大,善於任賢使能,大傢夥都樂意為他效勞,朱棣深諳用兵之道,連老將都自嘆不如,打仗前就勝負瞭然於胸瞭,而且治理他的封地很嚴格,對百姓秋毫無犯,號令嚴明,有功就賞有罪必罰,就因為愛民如子、善於用兵、整軍嚴格,所以北虜根本不敢到他這來,而且朱棣經常出去走訪基層民眾,撫慰良善,勸勉生產,百姓都非常敬重愛戴他,而朱棣自己又是艱苦樸素不奢姼浪費,告狀的也一個沒有,所以朱棣治理下的北平,人民生產生活安定,甚至都到瞭路不拾遺的地步。朱元璋常說:以後能治理好國傢的,肯定是燕王瞭!
有人認為明朝人的《明太宗實錄》美化瞭朱棣,說清朝人寫的才客觀,那好,那就再來隨我看看清朝人的最正最全的《明史》中的《成祖本紀》:“王貌奇偉,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誠任人。”解釋:燕王超級大帥哥,智慧出眾、勇武過人,能和將士們推心置腹,非常信任他們。
閱讀推薦
歷史揭秘:蔣介石對宋美齡有沒有真愛?
袁殊是誰?揭秘中共五重間諜袁殊的秘密生涯
“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解釋:朱棣當瞭皇帝之後,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哪裡鬧災荒神馬的馬上就賑濟,絕不拖拖拉拉,小氣推搪神馬的,非常信任他的將士,不認為他們有異心神馬的,非常英明神武,有高皇帝朱元璋的遺風。。
“錄囚,雜犯死罪減等論戍,流以下釋之。”解釋:檢閱罪犯名單時,沒有威脅國傢的犯死罪的的人讓他們去戍邊,也就是發配去勞動改造,需要流放的人,則幹脆把他們放瞭。量刑非常之寬松。
從以上來看,絲毫看不出壞在哪,一個人如果滿肚子壞水,是根本不可能去費心費力的做這些去的,就是一個好人的話,做一次好事容易,難的也是做一輩子好事,而朱棣一輩子都堅持瞭下來,這種把自己燃燒奉獻給國傢的人,你覺得你能拍著胸脯說:“你是壞蛋!”嗎?
然而,清朝文人畢竟生活在酋長們的高壓之下,不可能把前朝皇帝說的完美無缺,所以最後補瞭一句“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意思是:”但朱棣在剛做皇帝時的革除之際,殺瞭很多人,這是倒行逆施,有愧於蒼生神馬的。”當看到這句,大傢的“朱棣壞人”之心又可能會湧上心頭,然而,不殺建文黨羽的話,這些黨羽們大有可能、甚至是絕對的會造反,再次攪得天下大亂,戰亂四起,人泯生靈塗炭,“戰者危道”朱棣不是傻子,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不可能去賭這個博,如果真放任那些反叛傢屬,他們十有八九會去報仇,弄成這樣,那罪責由誰來擔?隻能由那幫叫囂著“朱棣壞人”的人來擔瞭。
《成祖本紀》最後補的這一句,牽強附會之心昭彰,試想,一個前朝的漢人皇帝,相貌英俊、武功絕倫、文治煌煌、愛民如子、眼光超遠,如果再沒點污點神馬的,俺們的酋長上司頂替你們豈不是錯誤的?俺的腦袋被咔嚓都有可能,所以最後必定要黑你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