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弟弟叫什麼?魯迅的弟弟為什麼娶日本人

2016-08-13 12:48:07

  周建人與羽太芳子也成瞭一對

  周作人把信子的打算告訴他媽。魯瑞聽瞭,也覺得主意不錯。媳婦為瞭周傢承續香火的偉大事業不遠萬裡來到中國,難免思傢鄉念親人,有親妹妹陪著她也能一解她的鄉愁。事情就這麼定瞭。一番你來我往的通信後,芳子由哥哥重久護送來到上海。周作人事先已趕到上海,把他們兄妹倆接回瞭紹興。

  此時的芳子,年方十五。此時的建人,年已二十四。如果小表妹魯招姑不死,周建人是萬萬不會跟芳子產生瓜葛的。他比芳子年長九歲,大得太多,代溝有好幾道,不合適;何況,芳子是大嫂的親妹,兩兄弟和兩姐妹,說出去也不好聽。

  人們往往習慣把不好解釋的事情歸結於天命。命運安排,上天註定。好像就是為瞭給建人和芳子讓道兒騰地方,芳子到中國到紹興到周傢五個月以後,魯招姑死瞭。她這一死,周建人自然恢復瞭自由男兒身,就又可以百花叢中自由尋覓瞭。

  本來接芳子來隻是為瞭伺候信子坐月子,信子月子坐完後,她就可以回去瞭。但是,一個月以後,習慣妹妹伺候的信子舍不得妹妹走。芳子自己也不想走。她不想走的理由很容易找。就她們傢的經濟狀況,她不可能躲在香閨做顧影自憐的大小姐,也不可能鉆進象牙塔當個高傲如白天鵝的女大學生。

  出門幹活兒去!幹什麼活兒?像你姐那樣去當酌婦,去當下女。

  同樣伺候人,伺候親姐姐照顧剛出生的親外甥總好過給不相識的外人幹粗活兒、當被人呼來喝去的使喚丫頭。再說瞭,周傢雖非大富大貴,但姐姐老公有工作,姐姐老公的大哥有工作,姐姐老公的弟弟有工作,傢裡還有田產。總之一句話,相比在日本的傢,她在周傢的日子更輕閑更舒適,而且還沒有因為當酌婦當下女帶來的屈辱自卑感。

  很好,那就暫且不走瞭吧。她這一暫且,就暫且出瞭問題。天天一個門進一個門出一個鍋裡吃飯一個盆裡喝湯,一個未娶一個待嫁,日久天長,花樣年華春心萌動的建人和芳子慢慢地看對瞭眼,感情暗暗生發。

  生性敏感的周作人看出瞭端倪,而信子,妹妹的一舉一動都在她的眼皮底下。可能,沒有周傢人在場時,姐妹倆用日語交頭接耳,姐姐問妹妹是不是對小叔子建人有好感,妹妹羞怯地咬著嘴唇兩隻玉手絞著手絹,兩頰飛出紅雲,扭捏瞭半天,還是點瞭頭。另一邊,哥哥問弟弟是不是對小姨子有愛慕,弟弟默認瞭。

  郎有情妹有意,又有大哥(姐夫)和大嫂(姐姐)的撮合,周建人和芳子不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瞭。

  且慢,魯瑞什麼態度?不用問,還是一個字都沒說。她能說什麼?二話不說就同意?不可能。即便同意也不可能做到二話不說,一個兒子娶瞭一個日本女人,又一個兒子也娶瞭一個日本女人,我們周傢難不成跟日本有緣,周傢的男人難不成上輩子欠瞭日本女人這輩子來還債?她的心裡多少有些憋屈。不同意?也不可能。憑什麼作人能娶日本女人,建人就不能?方圓百裡祖宗八代誰也沒有規定兄弟不能娶姐妹。

  頂頂重要的是,魯迅和朱安的不睦,是她親手打造,這成瞭她心中永遠解不開的疙瘩,更成為她“不多嘴”、“不幹涉”的理由。

  隨他們去吧。她嘴上沒這麼說,心裡這麼想。

  周建人的婚事不像他大哥那樣被包辦,而是像他二哥那樣自由成婚。但是,他卻不像他二哥那樣婚姻長長久久夫妻白頭偕老,而是像他大哥那樣傢裡有一個傢外面還有一個傢,傢裡有一個元配外面又養著一個女人。甚至他比他大哥走得更遠,傢裡養著一堆孩子,外面又育著一群孩子。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