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3:20:45
楊貴妃是中國古代有名的絕代佳人,她與唐玄宗的愛情故事傢喻戶曉。她那傳奇的一生,引得無數詩人學者對她產生瞭濃厚的興趣。糾纏人們的不僅是她和唐玄宗亦悲亦值得人諷刺的愛情,還有這樣一個問題:楊貴妃是否真被縊死在馬嵬驛?
根據我國歷來的典籍記載,楊貴妃是被縊死在馬嵬驛的。唐代人李肇在《國史補》裡記述說:“玄宗幸蜀,至馬嵬驛,命高力士縊貴妃於佛堂前梨樹下。馬嵬店媼收得錦勒隻,相傳過客每一借玩,必須百錢,前後獲利極多,媼因至富。”也就是說楊貴妃死於馬嵬驛的一座佛堂梨樹下,而且運送屍體的時候,楊貴妃腳上的一隻鞋子失落,導致一個老婆婆借此大發其財。此後,無論《舊唐書》還是《新唐書》以及清代人岑建功編纂的《舊唐書逸文》,都采用瞭這個看
法。《資治通鑒》博采眾傢之說,記載更為詳細,說馬嵬驛前,三軍將士株殺瞭楊國忠之後,仍然不肯繼續前進。陳玄禮說:“國忠謀反,貴妃不宜供奉。願陛下割恩正法。”這個時候連高力士也站在三軍將士這一邊。唐玄宗沒有任何辦法,不得已“乃命高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並且,“輿屍置驛庭,召玄禮等人視之。”這才使三軍整頓部隊行進。可見楊貴妃必死無疑。但是在唐代就有瞭各種傳聞。人們提出疑問:既然楊貴妃被縊死後葬在馬嵬驛的內廷裡,但是為什麼一年後遷葬時,她的屍體卻不見瞭,隻看到一個香囊與一隻鞋?這說明楊貴妃並未立即死於馬嵬驛,而是被“掉包計”救出,以侍女代死,貴妃逃亡瞭。白居易在《長恨歌》裡也有描述:“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又說:“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因此,楊貴妃似乎還沒有死。然而她的最終結局如何呢?
1984年出版的《文化譯叢》中,一篇來自日本的《中國傳來的故事》文中,說楊貴妃在馬嵬驛並沒有被縊死,而是由陳玄禮和高力士合謀,使她逃出虎口,繼而東渡日本。歷史小說《楊貴妃》也闡述瞭這一看法,故事說:馬嵬驛事變時,主帥陳玄禮憐惜楊貴妃貌美,不忍心殺她,就和高力士密謀,以侍女代死。用車運貴妃屍體的是高力士,查驗屍體的是陳玄禮,想要以假亂真當然能夠成功瞭。而逃出來的貴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飛快南逃,大約在今上海附近揚帆出海,經過海上的漂泊,來到日本的久谷町久津。《中國傳來的故事》一文中還說:“唐玄宗平定安祿山之亂,回駕長安,因思念楊貴妃•,命方士出海搜尋,至久津向貴妃呈玄宗佛像兩尊。貴妃則贈送玉簪以為答禮,命方士帶回獻給玄宗,雖然互通瞭消息,但楊貴妃未能冋到袓國,在日本終其天年。”
20世紀20年代末期,俞平伯在《小說月報》的第二十卷二號上發表的《長恨歌及長恨歌的傳疑》一文指出:楊貴刀並沒有死,死於馬嵬驛的是另外一個人,大概是用瞭掉包計。楊貴妃逃生後流落到瞭女道士院。他引用白居易的詩句,認為並沒有找到過楊貴妃的屍首,說明她還活在人間。後來流落為女道士。唐代的女道士院就是妓院,也就是說楊貴妃最後淪落為妓女瞭。這個猜測如果成立,那麼對於玄宗來說,的確是“此恨綿綿無絕期”。
此外,認為楊貴妃東渡日本的典籍還有日本學者渡邊龍策的《楊貴妃復活秘史》。在這本書中,作者詳細地論證瞭楊貴妃東渡日本的看法。他認為,馬嵬驛事變中,楊貴妃的僥幸活命,與陳玄禮和高力士無關,而是她起死回生。她的出逃得到唐代舞女謝阿蠻與樂師馬仙期的幫助,最後得到日本遣唐史的幫助逃往日本。在東渡前,貴妃來到揚州見到瞭楊國忠長子楊暄之妾徐氏及其幼子。這批幸存者一起逃往瞭日本。貴妃到達日本的時間為公元757年,正值日本的孝謙女帝朝代。貴妃抵達日本時,謝阿蠻和馬仙期設法把貴妃東渡的消息傳給玄宗那裡。據說後來玄宗曾經派人東渡日本去找過貴紀,勸她歸國。貴妃贈玉簪以為禮物,命來人帶回獻給玄宗。貴妃終於未能回歸大唐而老死於扶桑。
至於貴妃在日本的遭遇也是眾說紛紜。據說,楊貴妃在日本的宮廷鬥爭中竟然陰差陽錯地當上瞭日本女皇,即《新唐書》中記載的高野公主。也有傳說認為,楊貴妃海上漂泊時得瞭重病,因此抵達日本不久就病逝瞭。流傳更廣的說法是,楊貴妃來到日本後,與楊氏後代取得瞭聯系,她們隱居在民間,繁衍後代,日本現今還有自稱為楊貴紀後代的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