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太後為什麼下嫁給多爾袞?

2016-08-13 13:22:50

  孝莊太後本名博爾濟吉特·佈木佈泰,蒙古科爾沁部貝勒之女。這位13歲就嫁給清太祖皇太極、被封為莊妃的美貌女子,曾先後輔佐瞭皇太極、清世祖順治和清聖祖康熙這三朝君王,又主持瞭清軍入關、定都和滅明這三件大事以及兩次皇位的變更。可以說,孝莊太後對清朝初年的政權建立、鞏固和政治的清明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凡是這樣具有動人美貌和超人膽識的女子往往會留下令後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孝莊太後當然也不例外。自從清朝順治初年以後300年間,孝莊太後皇太後下嫁多爾袞的傳說,於民間廣為流傳。

  清初政治史上孝莊太後第一次真正亮相是在1642年。當時正是清軍與明軍爭戰之時。明生,皇太子親弟,忝居眾王之長。”《明太祖實錄》說:“高皇後生長子,長懿文皇後標,次秦愍王,次晉王,次周定王。”《明史·成祖本紀》也說:“文皇帝諱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後。”與前說如出一轍。從這些官方材料看,可以肯定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為馬皇後所生。但是後世學者認為這其中有篡改之詞,不能信以為真,一生致力於明史研究的學者吳晗就這樣認為。

  另外有一些史籍說馬皇後並非生瞭5個兒子,隻承認四子朱棣與五子周王為馬皇後所生,而懿文、秦王、晉王則為妃子所生。《魯府玉牒》也說:“今魯府所刻玉牒,又以高後止生成祖與周王。”《皇朝世親》、《魯府玉牒》皆已早佚,這個說法難辨真偽。但是這些材料雖然說皇太子等人不是馬皇後所生,卻也都承認朱棣是馬皇後親生的兒子。

  也有人說朱棣的生母是達妃。明代黃佐的《革除遺事》中說,懿文、秦、晉、周王都是馬皇後所生,而太祖朱棣為達妃所生。王世貞《二史考》也曾引用這一說法。但是後人分析,黃佐把明成祖說成是達妃所生是別有用心的,不足為信。例如清代史學傢朱彝尊在著作中指出,“黃佐《革除遺事》與當時記建文事諸書,皆不免惑於從亡致身二錄。蓋於虛傳妄語,就未能盡加芟削”,也就是說,黃佐的書對建文帝下臺表示深深的同情,而對明成祖奪權大加貶斥,明顯有個人感情色彩,所以記載的事情難免“虛傳妄語”。故不可信。

  第三種說法是朱棣的生母為碽妃。明朝末年何喬遠的《閩書》、談遷的《國榷》、李清的《三垣筆記》等人根據《南京太常寺志》認為明成祖的生母是碽妃。這種說法也得到瞭近人傅斯年、朱希祖、吳晗等人的贊同。此志以明孝陵奉先殿的陳設為旁證:奉先殿中間南向列太祖、馬後兩神座,東邊排列的是諸妃神座,而西邊則獨列碽妃神座。為什麼碽妃會得到如此尊重?無疑因為碽妃是明成祖的母親。清初的學者潘檉章、朱彝尊等也肯定這個說法。朱彝尊還考證瞭碽妃是高麗人。然而,碽妃的來歷歷史上並沒有任何記載,要知道這種說法是否可靠,就要考察《南京太常寺志>的可靠性。此記述是否來自第一手資料?是否真實?實在是難以說清楚。

  根據考證,《南京太常寺志》被收入《四庫全書總目》,是明代人汪宗元所撰寫。汪宗元是明嘉靖己醜進士,曾經任總理河道右副都禦史,此書是他任南京太常寺卿時所撰,與明成祖生年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相距瞭170多年。這樣看來,他在記述朱棣生母時很可能是道聽途說,而不是第一手資料。尤其可疑的是,《南京太常寺志》的說法在其他的史籍都沒有記載,因此其真實可靠尚難以說清。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朱棣的生母是元妃。王世懋《窺天外乘>記載:“成祖皇帝為高皇後第四子甚明。而《野史》尚謂是元主妃所生。”王世懋所指的“野史”,是指《蒙古源流》。《蒙古源流》說,明成祖是元順帝之妃甕與前夫合葬是怕給後人留下笑柄。考證清史,清東陵所有別葬諸後,都是在風水墻內,唯有孝莊太後葬在風水墻外;孝莊太後死後,亦以當時有叛亂為借口而未按慣例全國舉哀。此外,孝莊太後之浮厝在康熙時拆遷到“暫安殿”內一停就是近40年;直至雍正朝下葬時,雍正又不親臨祭祀。通過這些可以看出,孝莊太後的子孫後代,也都以她“下嫁”一事為憾。

  也有人對此提出反駁,例如認為“親到皇宮內院”雖可理解為穢亂宮廷,但是穢亂的對象卻並不是確指莊妃。莊妃所以不與皇太極合葬,是因為皇太極身邊早已經有孝瑞文皇後合葬在先。《朝鮮仁祖實錄》的記載出自遠道敵國、鄰國的誣傳和誑傳,沒有任何的憑據,也是不足信的。至於說多爾袞娶妻,實際上他所娶的是豪格的妻子博爾濟吉錦氏,於莊妃的姓氏博爾濟吉特氏讀音相近,才會導致不知道內情的人以訛傳訛,附會到莊妃的名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