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3:28:58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伊犁河流域是當時西域最強大的烏孫國的遊牧地。烏孫屬哈薩克族祖先的一支。西漢武帝時期,為瞭徹底擊敗西北邊塞的匈奴,張騫建議用厚賂招引烏孫,同時下嫁公主,與烏孫結為兄弟,這樣就可“斷匈奴右臂”,共同夾擊匈奴。於是,就有瞭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和親公主劉細君。
西漢前期,北部邊疆經常受到匈奴的侵擾。漢高祖劉邦采納劉敬的建議,“遣宗室公主為單於閼氏,歲奉匈奴絮、繒、酒、米、食物各有數,約為昆弟和親”,“冀以求安邊境”。到漢武帝時,經過六十餘載的苦心經營,漢朝國力日漸強盛,漢武帝為擺脫受制於匈奴的被動局面,數度開塞擊胡,特別是經衛青、霍去病的打擊,匈奴從此遠遁漠北。公元前2世紀初,烏孫與月氏均在祁連山附近遊牧,烏孫王難兜靡被月氏攻殺時,他的兒子獵驕靡剛剛出生,由匈奴冒頓單於收養成人。
公元前161年,在匈奴的支持和援助下,獵驕靡率領部眾西擊大月氏,遂居留伊犁河流域一帶,建立瞭烏孫國。烏孫多年來一直是匈奴的從屬,獵驕靡既感念匈奴的恩德,又不願長此蜷伏於匈奴肘腋之下。
西漢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勸漢武帝聯合烏孫共禦匈奴。漢武帝命張騫為中郎將,率300人,馬600匹,牛羊金帛萬數,浩浩蕩蕩第二次出使西域。張騫到達烏孫後,請烏孫東返故地,“烏孫能東居故地,則漢遣公主為夫人,結為昆弟,共拒匈奴”。此時,烏孫王獵驕靡年老,大臣都懼怕匈奴,又認為漢朝太遠,不想移徙。隨之,張騫派遣副使分別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於闐等國展開外交活動,足跡遍及中亞、西南亞各地,最遠的到達地中海沿岸的羅馬帝國和北非。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烏孫王配備瞭翻譯和向導,護送張騫回國,同行的還有數十名烏孫使者,這是烏孫人第一次到中原。烏孫王送給漢武帝數十匹天馬,深得武帝歡心。烏孫國見漢朝軍威遠播,財力雄厚,遂重視與漢朝的關系。漢元封初(公元前110——公元前109年),烏孫再遣使“以馬千匹”為禮,媒聘漢傢公主,漢武帝選定江都(今揚州)王劉建之女劉細君為公主出嫁烏孫王獵驕靡。
劉細君生在鐘鳴鼎食之傢,長於溫柔富貴之鄉。其父劉建養尊處優,放蕩不羈。他聯絡對朝廷不滿的劉安等人,企圖謀反。丞相府長史在他的住處查出瞭武器、印璽、綬帶、使節和地圖等準備反叛的大量物證,立報漢武帝。劉建情知罪不可赦,遂於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衣帶自縊身亡,細君的母親以同謀罪被斬。父母死時,細君尚幼,赦無罪。不久她被帶入長安宮中生活,並有專人教以讀書。稍長,細君即能詩善文,並且精通音律,出落成才貌雙全的大公主。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的某一天,一紙詔書改變瞭她一生的命運。漢武帝詔命她遠嫁“去長安八千九百裡”的烏孫國。送嫁那一天,漢武帝“賜乘輿服禦物,為備官屬宦官侍禦數百人,贈送甚盛”,盛裝的細君在隨從官員、樂隊、雜工以及侍女等數百人的簇擁下,依依不舍地上瞭車輦,送親隊伍浩浩蕩蕩地向西進發,一路上錦旗蔽日,鼓樂喧天,十分壯觀,京城長安在細君的淚眼中越來越遠……
為瞭迎接漢朝公主的到來,烏孫國都赤谷城大路兩旁官民奏起胡樂,載歌載舞。獵驕靡見細君生得纖弱嫻靜、白嫩艷麗,且能歌善舞,才貌雙全,非常高興,“以為右夫人”。因為細君公主膚色白凈、花容月貌,烏孫人稱她為“柯木孜公主”,意思是“膚色白凈美麗像馬奶酒一樣的公主”。
匈奴得知烏孫與漢結盟,聞風而動,“亦遣女妻昆莫(烏孫王號),昆莫以為左夫人”(烏孫以左為貴)。烏孫國畢竟臨近匈奴,離漢室太遠,匈奴女後嫁而為左夫人,此時,獵驕靡仍然畏懼匈奴的勢力,希望在漢王朝與匈奴之間保持平衡。
自幼長在深閨的細君自然比不上匈奴公主對塞外生活的適應。匈奴公主騎馬如飛,挽弓射雕,馳騁草原。而在江都富貴之鄉長大的細君卻很不適應逐水草、住氈房的草原遊牧生活,加之語言不通,與獵驕靡溝通困難,更有匈奴嫁過來的左夫人為敵,其悲愁艱難可想而知。
然而,作為漢朝公主,她深知自己的使命關系著大漢邊疆的安寧,於是“自治宮室居,歲時一再與昆莫會,置酒飲食,以幣帛賜王左右貴人。”用漢武帝所賜豐厚妝奩與禮物,廣泛交遊,上下疏通,為漢朝做瞭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