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的學者是如何評價抗戰時期的蔣中正

2016-08-13 13:46:59

  當前,歷史的、全面地、實事求是地評價蔣介石,成為把民國史、現代詩研究引向深入的關鍵問題之一,最近,有些學者已經涉足這一過去的禁區,其突破口是關於抗日戰爭時期的蔣介石。

  如何評價抗戰時期的蔣介石。一些學者認為,這一時期的蔣介石“既有聯共抗日,為保衛祖國而戰,對國傢民族做出某些貢獻的一面,也有充當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堅持獨裁通知,反人民反民主,損害國傢利益的一面。”他們從四個方面論述蔣介石的功過是非。

  第一,抗戰前期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走上聯共抗日的道路,是他順應抗日救亡的潮流,以民族大義為重的正確決斷;

  第二抗戰初期同共產黨從新合作,結成最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積極部署和指揮上百萬國民黨軍隊的證明戰場抗擊日本侵略軍,是他對國傢和民族的貢獻,是他一生可數的光榮篇章。但是,他沒有放棄獨裁統治政策,堅持一黨專政,片面實行政府抗戰,遏制人民戰爭,以消極防守的戰略戰術,使國傢蒙受許多不必要的損失;

  第三,抗戰中期,他雖然沒有放棄抗日立場,沒有完全中斷同共產黨的合作,但堅持獨裁通知,不斷制造反攻摩擦。他雖然仍指揮正面戰場的防禦,但戰略上消極被動,保存實力,大大限制和降低瞭國民黨軍隊抗戰的作用;

  第四,抗戰勝利後,他違背人民意志和歷史潮流,企圖依靠美帝主義,堅持獨裁統治和半殖民半封建制度,最終不能不走上徹底失敗的道路。

  上述評價對傳統觀點是一個極大的突破,比較公允,但也僅僅代表一種學術觀點。對這一問題的研究,還有待深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