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3:48:47
王詡,人稱鬼谷子,戰國時期魏國人,約生於公元前390年左右,卒於公元前320年左右,諸子百傢之一,是縱橫傢的鼻祖。他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傢,傳說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等戰國時期的風雲人物皆為其門下弟子。
王詡前半生事於列國,後半生隱逸山林,專事授徒,著有《鬼谷子》一書。他是王氏立姓之後第一位對後世產生較大影響的人物,從其行為來看,堪稱戰國風雲的幕後總策劃。
說到王詡,能知道這個名字的人少之又少;而說到鬼谷子,知道的人就多瞭,他是縱橫傢學派的創始人。鬼谷,是個地名,子,是古代對卓有成效的男子的尊稱。很顯然,與其他諸子百傢不同,鬼谷子是唯一以地名、而不是以姓氏指代其名的人。
由於正史沒有給他立傳,與其他諸子百傢比較起來,他的生平事跡顯得相當不可考,以致有人懷疑他隻是個傳說中的人物。不僅如此,鬼谷子究竟是哪裡人,他是否姓王名詡,《鬼谷子》這本書是否為其所著,都為後世人所存疑。
那麼,鬼谷子是否確有其人呢?正史雖未曾為其立傳,但無論是《戰國策》,還是《史記》,都多次提到這個人,肯定其在縱橫術上的高超智慧,並提到叱吒一時的縱橫傢蘇秦、張儀皆為其弟子。至於野史一類,記敘得就更為豐富瞭。既然還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資證縱橫傢學派乃為第二人所為,那麼鬼谷子就可以被認定為此一學派的唯一創始人。事實上,大多數史學傢也認為鬼谷子是實有其人的。
至於鬼谷子是戰國時期的哪國人,可謂眾說紛紜,有說他是楚國人,有說他是齊國人,還有說他是魏國人。之所以有這麼多的說法,是因為在這些諸侯國裡,都有名為“鬼谷”的地名。但更多的史料傾向於認為他是魏國人,《資治通鑒》就明確說到,鬼谷子是魏人。
如果說鬼谷子是魏國人,這就比較符合他本人的王氏出身。在民間,鬼谷子還被稱為“王禪老祖”,這個“王”明顯帶有標明其姓氏出身的意味。公元334年面世的、至今依然存世的王氏族譜《江左第一世傢王氏世圖譜》裡記載,王詡是周靈王太子晉的第五世孫。
太子晉生活的時代與王詡生活的時代相隔大約160年左右,五世孫的說法是比較符合實際的。太子晉之子王宗敬“避周難於晉,傢於平陽”,“晉”是指晉國,“平陽”是古地名,位於今天山西省臨汾市。晉國後來瓜分為韓、趙、魏三國,王宗敬子孫生活的“平陽”恰好就在魏國的范圍之內。所以,說王詡為魏國人是較為可信的。
那麼,作為一代宗師的王詡,他的身世為什麼會顯得如此雲遮霧繞、撲朔迷離呢?這大概跟他“入世”為官時的波瀾不驚、碌碌無為有關,也跟他“出世”後的隱姓埋名、與世無爭有關。如果把正史與野史結合起來,我們就能描述出王詡一生活動的清晰軌跡。 早年遊走於列國之間
我們知道,韓、趙、魏三傢分晉,是以周王室承認它們的諸侯國地位為標志的。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傢的諸侯國地位正式確立,晉國名存實亡。魏國獲得瞭橫跨今天的山西以及河南、河北的大量土地,到瞭公元前390年左右,魏國建國十多年,正呈現出一派蒸蒸日上的勢頭。
就在這個時候,王詡降生在魏國的一個士大夫傢庭。太子晉與王詡之間的世系傳承關系,相關族譜記載得不是很詳盡,因此,現在無法確知王詡的父親是誰。有資料說其父叫王錯,《新唐書 》說王錯曾為魏將軍,但該書同時又說他是太子晉的八世孫。不同史料之間的說法出入太大,因此不足為憑。
王詡降生時,老子、孔子、孫子都已謝世半個世紀到一個世紀以上,墨子剛剛去世,而孟子和莊子即將誕生。這是一個百傢爭鳴的時代,對於少年王詡來說,他不能不受時代風氣的影響而發奮讀書,立志揚名。那時,擺在他面前的經典著作,既有《周易》、《春秋》、《論語》,又有《黃帝內經》、《道德經》、《孫子兵法》等等,他廣泛涉獵,兼收並蓄,為自己打下瞭紮實的天文、星象、哲學、歷史、醫學以及軍事等方面的功底,正是在諸多方面的縱深學養,使他在日後求學或求官於列國時,總能在特殊時刻引發出其不意的命運轉折。
那個時代又是一個狼煙四起、弱肉強食的時代,少有大志的王詡並不想僅僅隻做個書生,他更向往那種叱吒風雲、縱橫捭闔的政治生活。大概在十五六歲的時候,他踏上瞭拜師學藝之路。他所學的“藝”,乃是幹政之術;其旅途的第一站,就是當時的天子之都洛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