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乾隆皇帝尾牙 的奢華排場有多講究

2016-08-13 13:53:31

  “奉旨,大宴一桌賞:羅佈藏多爾濟、拉他那西弟、孔拉豐阿、福隆安、梁國治、和珅、董浩、福長安。酒宴一桌賞:睿親王、莊親王、裕親王、誠親王、恒郡王、和郡王,欽此。”

  擺完瞭大宴、酒宴,該給大傢報報菜名瞭。與民間想象的不同,皇帝當年的飯菜與今天的宴席相比也算不得太豐盛。如今請客,特別是公款吃喝,各類海鮮必不可少,但當年皇宮的膳房除瞭幾個海參做的菜,其他海鮮如大蝦、螃蟹、蟶子、海螺幾乎沒有,更不用說什麼石斑魚、象拔蚌瞭。據說康熙東巡到瞭松花江才吃到鮮魚,立刻派人用600裡快遞打馬進京孝敬給她奶奶孝莊太皇太後品嘗。

  宮廷膳房的廚師做的飯菜基本上是遼沈一帶的漢族風味

  清朝皇傢興起於滿洲,飲食上帶有濃重的關外特色。主持宮廷膳房的廚師大多是清初入關前的漢軍旗人,這些人做的飯菜基本上是遼沈一帶的漢族風味。加之滿族先祖崇尚打獵,所以菜肴中野味是其重點,像鹿肉、狍子肉、野雞、野鴨,傢畜肉類以羊肉居多,其次是牛肉,豬肉最少。傢禽中鴨子用得最多,其次是鵝、是雞。另外菜也好,湯也好,幾乎都少不瞭燕窩,此外口蘑、冬筍也不少見。這些菜從順治一直吃到咸豐,到瞭慈禧掌政的同治、光緒年間,清宮的夥食才有瞭比較明顯一點兒的改變,蔬菜開始多瞭起來。

  從乾隆朝的《膳底檔》上看,主食大致為粳米飯、饅頭、花卷,各種米面糕,鴨子口蘑餡、雞肉餡、羊肉餡、韭菜餡的包子、燙面餃子,各種湯面,豬肉餡燒餅、各種面食,餑餑。

  菜分三種:一為熱鍋,有四十多種,其中鴨子占瞭大半,如燕窩口蘑火薰白鴨子、紅白鴨子燉白菜、糟鴨子糟肉、蔥椒鴨子、掛爐鴨子、燕窩蓮子鴨子、山藥鴨羹。再有就是肥雞燴大丸子、肥雞雞冠肉、炒雞肉片燉菠菜豆腐、酒燉羊肉豆腐丸子菜。雞肉、羊肉及雜膾熱鍋。

  熱菜有五十多種,多半也少不瞭鴨子,如燕窩口蘑鴨絲、冬筍鴨腰、口蘑冬筍炒鴨絲、鴨子東坡肉、鴨丁炒豆腐、醋熘鴨腰。此外是鹿筋拆肥雞、肥雞拆肘子、鹿筋酒燉羊肉,還有燒狗肉、炒木樨肉、狍子肉、羊肉片、羊肉絲、羊肚絲等。

  冷盤有二十幾種,如清蒸鴨子鹿尾糊豬肉、蒸肥雞炸羊羔、燒狍肉、野雞爪、五香肘子絲、五香雞絲。

  除瞭皇上的禦膳房自己做的菜,太後、妃嬪、親近大臣有時也給皇上送菜。如“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二十四日早膳,皇太後賜炒雞大炒肉燉酸菜熱鍋一品、酒燉羊肉一品、雞蛋蜂糕一品”。

  乾隆四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和珅進熱鍋一品、菜八品……攢盤肉一品、餑餑六品……銀碟小菜四品、咸肉一品、糟鵝蛋一品……”和珅一次送來熱菜、冷菜、點心、奶子、果子粥一大堆、擺瞭好幾桌,也許是皇上吃得高興,吃畢賞給和珅傢廚子他思哈、四兒、張成、王玉每人大制錢兩貫。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