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3:54:33
清人鄭板橋的一首《六朝》:“一國興來一國亡,六朝興廢太匆忙。南人愛說長江水,此水從來不見長。”道出瞭六朝兵荒馬亂的時代,抒寫歷史的無奈,後世的人想要努力追憶六朝究竟給人們留下瞭什麼,除瞭皇帝們密密麻麻的墓穴和一座座孤立千年的石刻,似乎他曾經的榮光,都逐漸被歲月磨平,消失殆盡。
陳霸先是個風雲時期的風雲人物,在歷史上不過也僅僅是薄薄的幾頁紙,寥寥幾個字,便一筆帶過。對於陳霸先,人們知之甚少,作為六朝中最後一個朝代,他是六朝亂世的終結者,更是新紀元的開辟者,因為隻有32年的歷史和半壁江山的版圖,讓世人一直誤解甚至是無知,這無疑加劇瞭人們對陳朝積貧積弱、皇帝荒淫無用的印象。不過也有人指出:“陳霸先是南朝難得的英主。他從一個村官成長為將軍,又由將軍黃袍加身,承擔下瞭一片支離破碎的江山。可以說他和他所建立起來的陳朝雖然短暫卻非常重要,而陳霸先本人堪稱南朝的第一英主。”究竟,陳霸先是個什麼樣的人?
陳霸先(503年——559年),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今浙江長興)長城下若裡人,漢太丘長陳寔之後,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陳霸先的出身並不顯貴,他是真正地從底層一步一步爬到瞭高位。他幼年十分淒苦,陳霸先小時候傢境落魄,出身低微,傢庭條件不好,待稍長些陳霸先就出去捕魚補貼傢用,並利用業餘時間學習,他很愛讀書,尤其是兵書。《陳書》中稱陳霸先:“讀兵書,多武藝”,而《南史》中更是記載他:“涉獵史籍,好讀兵書,明緯候、孤虛、遁甲之術,多武藝。”陳霸先能夠讀史籍、兵書,稱得上是文武雙全的人才瞭。
後來陳霸先,懷著滿腔報國之志,來到梁都建康(今南京),做一個看守油庫的小吏來到瞭南京,成為管油庫的小官油庫吏。在南京這個古城,他遇到瞭一個貴人。新喻侯蕭映是他遇到的第一個貴人,這個蕭映是梁武帝的侄子,陳霸先就到瞭蕭映手下,幫助他傳教。因為陳霸先做事精明能幹,很受蕭映的賞識。此後,蕭映到廣州任職,在蕭映的一手提拔下,陳霸先平步青雲,並因在廣東一帶平叛有功,逐漸嶄露頭角而聲名鵲起。
梁大同十年(544年)冬,蕭映在廣州病亡。第二年,梁武帝就下詔命陳霸先為交州司馬,在廣州一帶平叛李賁,陳霸先與楊日票等征討大軍,經過三年的苦苦征討,終於成功平定,這一戰讓陳霸先在皇帝的心眼裡又重瞭幾分。讓他一戰成名的是平定“侯景之亂”。
公元6世紀中葉,東魏降將侯景舉兵反梁,梁武帝被侯景關押,在重病中活活被餓死。太子蕭綱被侯景扶為皇帝,此時的陳霸先已輾轉到瞭蕭繹手下。侯景一手操縱朝政的同時,陳霸先已經著手對侯景的征伐。
公元6世紀中葉的一年秋天,寒風凜冽的長江邊上,戰鼓咚咚,旌旗獵獵,排列整齊的軍隊方陣前,一個身材高大的男人騎著戰馬,用低沉卻堅毅的語氣對著將士們訓話。陳霸先不能輸,面臨叛軍和北方的蠻夷之軍的威脅,他們不會將辛苦建立的江山拱手讓與他人,他們要誓死捍衛祖國的榮光,誓死保衛祖國不受外敵的入侵。於是,陳霸先率軍從始興出發,開始瞭他的征途。
陳霸先與侯景手下的高州刺史李遷仕在南康一帶展開瞭拉鋸戰,經過殊死戰鬥,陳霸先占得先機取得瞭這場拉鋸戰的勝利。陳霸先逐漸在一場場的廝殺中,贏得瞭威名也取得瞭眾人的尊敬。在蕭繹部下都督王僧辯會師時,由於王僧辯忌憚陳霸先的勢力,心裡對陳霸先多有猜忌。但是,當陳霸先聽聞王僧辯糧草短缺時,陳霸先能慷慨饋送三十萬石給王僧辯,讓王僧辯萬分感激,由此對陳霸先越加尊重。這場力量懸殊的戰爭最終以南方政權的獲勝而告終,英勇的南方戰士們戰勝瞭南下的蠻族鐵騎。以少勝多的戰例在軍事史上並不少見,締造這個神話而彪炳史冊卻是一位村官。功高一世的陳霸先漸漸控制瞭梁朝的政權,
侯景之亂成功平復,陳霸先的名字就被人們所記住瞭。蕭繹在江陵稱帝,即梁元帝,新皇帝上臺後沒幾年,就又被西魏入侵者被殺,國不可一日無君,在廢立之事上陳霸先和搭檔王僧辯產生瞭巨大的分歧。王僧辯因畏懼北齊的勢力,支持北齊扶植的蕭淵明為梁帝,而陳霸先擁立蕭方智為帝。苦苦相勸無果的陳霸先,隻得殺死王僧辯,自此蕭方智為帝,而陳霸先一手掌握瞭國傢的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