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跟蔣中正鬥隻有毛澤東才能制衡!

2016-08-13 15:44:47

毛澤東與周恩來,向來被譽為中國近百年來的最佳搭檔。周恩來對毛澤東不遺餘力的支持,早在紅軍長征時期就開始瞭,甚至可以說,在共和國元勛中,周恩來最早發現瞭毛澤東的帥才,並傾盡全力去輔佐他。
  早在紅軍準備長征之前,毛澤東就曾給中央寫瞭一封信,說自己準備留下來,堅持蘇區的建設。這封信送給瞭當時中國共產黨的最高負責人博古。博古這個人我以前介紹過,中共歷史上最年輕的總書記,當時年僅24歲,不過這是王明在背後操縱的,博古這個人就是個書生,革命理想很遠大,理論水平也不錯,但缺乏實際工作經驗,性格上也不是那種很霸氣的類型,很容易被人左右。

  博古看到這封信時,感覺這是大事,自己不敢拿主意,於是就去告訴瞭周恩來。
  周恩來看完信,一下子就急瞭:我們為什麼被迫長征?就是因為沒有聽毛澤東的話,把他孤立起來瞭,中國革命要想勝利,絕不能再讓毛澤東離開瞭!於是,立刻讓警衛員備馬,連夜騎馬趕到瞭毛澤東的住處,力勸毛澤東一起長征。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挽救瞭紅軍,也挽救瞭中國的命運。
  接下來是遵義會議,結束瞭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博古也被撤銷瞭中共最高領導職務,並重新樹立瞭毛澤東的實際領導地位。
  對於這個決定,博古心裡一直不舒服。前面說瞭,博古仍然是一個書生型的領導人,對正正規規的共產國際情有獨鐘,充滿瞭革命浪漫主義思想,而對土生土長、擅長農民運動的毛澤東有一種天然的排斥心理。因此,遵義會議的決定,讓他一直心存芥蒂。
  這一切,自然被心細如發的周恩來看在瞭眼裡。
  周恩來是一個極擅於團結同志的人,看到博古天天一副抵觸的樣子,對中央的團結很不利,於是就找瞭個機會,跟他暢談瞭一次。
  那是在1935年2月5日,在雲南威信地區一個叫“雞鳴三省”的地方,中央正式做出讓張聞天代替博古擔任黨的總書記的決定。
  會後,周恩來來到博古的房間,看著鬱鬱寡歡的博古,說(大意):“你跟我一樣,都是做具體業務的人,不適合做統帥。在中國歷史上,能成就大事的人,都是最懂得底層人民的人,你和我都是留洋出身的,理論水平或許沒問題,但對中國真實的現狀瞭解得還很不足。但是我們有一個最瞭解中國的人,就是毛澤東,紅軍的歷次興衰也都證明,隻要毛澤東來領導,紅軍一定興旺,而一旦把他排除出去,紅軍一定又陷入低潮,這你也是經歷過的,隻是很多人不想承認而已。”

  博古還想爭辯,但張瞭張嘴還是沒有說出口。
  周恩來接著問:“你覺得蔣介石這個人怎麼樣?”
  博古說:“這個人很有能力。”
  周恩來說:“我跟他共事過多年,很瞭解他的為人。從北伐時期,就不斷地有人想搞垮他,但是沒有一個人能成功,反而處處都被他占得先機,趕走許崇智,軟禁胡漢民,孤立唐生智,槍斃鄧演達,刺殺汪精衛,用大炮壓垮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白崇禧、陳濟棠,用官爵和金錢買通石友三、韓復榘、餘漢謀。多少實力遠在他之上的人,都被他一一壓在瞭身下。這樣的人,你覺得你能對付得瞭嗎?”
  博古黯然。
  周恩來說:“你自然不行,我也不行。要我說,全中國隻有一個人能對付得瞭他,這個人就是毛澤東。”
  周恩來和藹又堅定地看著博古的眼睛,說:“毛澤東雖然也有一些缺點,但我們要看大處,為瞭打敗蔣介石,我們一定要擯棄前嫌,同心同德,共同輔佐毛澤東,才能最終贏得革命的勝利!”
  這一番話,徹底解開瞭博古的心結。
  後來,在毛澤東與張國燾的較量中,博古毅然選擇站在瞭毛澤東一邊,為中央紅軍保存瞭實力。為此,毛澤東向周恩來說:“博古是一個很有原則、很有組織觀念的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