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太監是誰?

2016-08-13 15:44:05

太監也稱宦官,通常是指中國古代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而成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他們是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傢族役使的官員。又稱寺人、閹(奄)人、閹官、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等。但是,你知道中國實力上第一個太監是誰嗎?中國實力上第一個太監什麼時候出現的?
據考證,中國封建社會第一個太監名叫吳騰宇,今江西上饒人。
關於太監的起源,中國早在殷商就有“寺人”,據專傢考證,甲骨文中已有相關的記載,歷史自然比西方要悠久。
宦官制度起源於先秦時期,《詩經》、《周禮》、《禮記》中都有關於宦官的記載。周王朝及各諸侯國大都設置瞭宦官。秦國宦官嫪毐受太後寵幸,權勢顯赫,封為長信侯。宦官一般由身分卑賤的人充當。其來源或由處以宮刑的罪人充任,或從民間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選。秦漢以後,宦官制度更加詳備,宦官作為一種特殊政治勢力,對許多朝代政局產生重大影響。

據記載,我國先秦和西漢時期的宦官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才全部用閹人(“宦官悉用閹人,不復雜調它士”,出自《後漢書 宦者列傳序》 )。這是由於在皇宮內廷,上自皇太後、太妃,本朝後、妃以及宮女等,女眷較多,如果允許男侍出入,難免會發生穢亂宮帷的事。所以絕不允許有其他成年男性在宮內當差。
秦漢時期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宦官由少府管轄。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鑒於秦亡教訓,間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制宦官勢力。元帝以後,宦官勢力復萌。東漢時,侍從皇帝的中常侍專由宦官充任。他們傳達詔令,掌理文書,左右皇帝視聽。其時,外戚勢大,皇帝常利用宦官牽制外戚,往往造成宦官集團專政局面。
這一點在明朝時期太監的權利發展到極致。
在中國歷史上,在封建社會消亡之前,沒有宦官的時代不多。太監,作為帝王與後妃的奴仆,支撐著皇傢宮殿那廣廈高臺的金碧輝煌,成就瞭皇宮內統治者舒適優裕的生活條件。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