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滅商後所建立,但是那你知道西周共歷經裡幾代嗎?有歷經瞭多少年?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滅商後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5年。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諸侯立周平王(宜臼)為國王,平王將京都從宗周遷至洛邑(今河南省洛陽市),歷史上稱東遷以後的周王朝為東周。
周族有著悠久的歷史,長期在陜甘一帶活動,後以岐山之南的周原為主要的根據地。至公元前11世紀初,周族的力量日益強大。它一面征伐附近小國,擴充實力;一面把它的都邑從周原遷到今天長安縣灃水西岸,建成豐京。它不斷向東進逼的勢態,加劇瞭與商朝的矛盾。商王帝辛一度將西伯昌(文王)囚於裡。周臣用美女、珍寶進獻商王,帝辛才放瞭西伯昌。西伯昌回到國內後,進一步加緊瞭伐商的準備。
西周疆域圖
此時,商王朝政治腐敗,內外矛盾空前尖銳。文王認為伐商條件已成熟,臨終前囑太子發(武王)積極準備伐商。武王即位以後,趁商朝主力征戰在外之際,出 周武王姬發 兵車300乘、士卒4.5萬人、虎賁(沖鋒兵)3000人,浩浩蕩蕩地向東進發。庸、蜀、羌、鬃、微、盧、彭、濮等許多小國也率兵配合。周武王在牧野誓師,歷數商紂之罪。商紂王臨時組織奴隸17萬與周軍對陣,但軍士們無心戰鬥,陣前倒戈,引導周軍攻紂。商紂王倉惶逃遁,在鹿臺自 焚而死,商朝遂亡。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瞭周王朝時代。
牧野之戰
武王克商以後,基本上控制瞭商朝原來的統治地區,又征服瞭四周的許多小國。但如何牢固控制東方的大片領土,成瞭武王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於是,他采用「分封親戚、以藩屏周」的政策,把他的同姓宗親和功臣謀士分封各地,建立諸侯國。一個個諸侯國成為對一方土地進行統治的據點,它們對周王室也起到拱衛的作用。武王把商紂之子武庚(祿父)封於商都,借以控制商人;封其弟管叔、蔡叔、霍叔為侯,監督武庚;又將周公封於魯、薑尚封於齊、召公封於燕。周武王死後,其子繼位。因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管叔、蔡叔對周公不滿,散佈流言,說周公意在謀取王位。不久,武庚與管、蔡串通一起,並聯合東方的徐、奄、薄姑等國發動叛亂。周公調大軍東征,用瞭三年時間,終於平定瞭武庚與管、蔡之亂,殺瞭武庚和管叔,流放瞭蔡叔。東征取得全面勝利,使周王朝的統治得到鞏固。
周武王姬發
武王滅商之後,回到鎬京,深感鎬京與新征服地區相距太遠。他意在夏人活動中心的伊洛河地區建立新的都邑。他的這一想法尚未實現,突然病逝。從寶雞出土的何尊銘文中看到,成王即位後,繼承瞭武王之遺志,決定在洛陽附近建一新邑,「宅茲中國」。從這裡對新征服地區進行統治,可大大縮短距離。為此,成王曾派召公去洛陽附近「相宅」。不久,洛邑(成周)與武王所建的鎬京(宗周)一起,成為西周時期政治、軍事、文化的中心。為徹底鏟除殷遺民的復國夢想,成王時還將殷頑民遷至成周。
由於周公旦在宗周攝政,魯侯之爵由他的長子伯禽就封。魯國的地望在今天的山東曲阜,已發現魯城遺址;薑尚所封的齊國,在今山東臨淄;召公所封的燕國在今北京房山,也已發現城址和燕侯墓地;武庚叛亂被平息後,該地封給武王之弟康叔,為衛侯,已在河南浚縣發現衛國遺址;紂的庶兄微子啟未參預武庚叛亂,他作為商族的後裔被封為宋侯,其地在今河南商丘;在衛國的西邊,還有個晉國,成王攻滅唐國後,以其地封給他的兄弟唐叔虞,在今山西翼城與曲沃交界處已發現其遺址。這些諸侯國的封地往往形成犄角之勢,互有聯系、互相制約,因而在早期階段對政治局面的穩定確曾起到一定的作用。文獻中所說「成康之際,四十年刑錯不用」,正說明成王平定武庚叛亂後,周王朝出現瞭一段安定的局面。
周武王姬發
周人在經過一系列戰爭之後,控制的地域南到巴、濮、鄧、楚;北到肅慎、燕、亳;東邊到達濱海;西邊直抵甘、青。其范圍比商朝的地域還大。周王建立瞭比較完備的國傢機器,對域內實行有效的統治。制訂的刑罰,比商代更系統。常備軍的人數比商代還多,在宗周駐有六師,在成周駐有八師。全國的土地與臣民,名義上都屬周王所有,即所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以,周王封給諸侯土地與臣民時,要舉行授土授民的儀式。所封的諸侯國,要定期朝見周王,有保衛王室的義務。他們還要向周王納貢服役(包括兵役),如果不納貢服役,就是侮慢王室,要受到懲處。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受封者常常擅自割讓或交換土地,漸漸將土地變為私有財產。同時,隨著新開墾的土地越來越多,私田的數量也在增加。私田的出現,對以井田制為基礎的土地公有制,起到腐蝕和沖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