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特種兵魏武卒 秦銳士和魏武卒誰厲害

2016-08-13 16:00:52

  中國最早的特種部隊究竟起源於何時?有說黃帝時代猛獸部隊的,有說三國時代呂佈的陷陣營的,有說唐朝時代玄甲軍的,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動物組成的猛獸部隊就不用說瞭,經過比較認為,中國最早的特種部門應該是戰國時代軍事傢吳起在魏國組建的武卒。  

  中國最早的特種兵魏武卒

  現在所謂的特種部隊,指在國傢軍隊中擔負破襲敵方重要的政治、經濟、軍事目標和遂行其他特殊任務的部隊,一般由最高軍事指揮機關直接指揮和領導,少數國傢由國防部或軍種領導,具有編制靈活、人員精幹、裝備精良、機動快速、訓練有素、戰鬥力強等特點。隊員素質要求高,裝備輕便、先進、高效,訓練殘酷而嚴格。而公元前405年,吳起在魏國首創“武卒”制組建的精銳部隊,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上述特種部隊的相關特征。

  首先,武卒的選拔非常嚴格。吳起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治”,他建議魏文侯用他的新標準考選士兵,組建一支精銳部隊,名叫武卒,並最終得以施行。據《荀子議兵篇》記載:“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裡。中試則復其戶,利其田魏武卒宅。”也就是說,士兵身上必須能披上三重甲(內外三層防護服或者就是重甲的別稱),手執一支長達兩米重達二十五斤的鐵槍,腰懸銅劍,後背一面重達十斤的銅盾,一筒五十支長箭和一張需鐵胎硬弓,同時攜帶三天軍糧,半天內連續急行軍一百裡後還能立即投入激戰的士兵,才可以成為武卒!當時的一百裡相當於今天的四十一公裡,差不多就是奧運會的馬拉松項目,但是跑馬拉松隻穿短褲背心,而武卒渾身上下連甲帶裝備,總重至少六十餘斤,跑完後還要立即投入戰鬥,如此“鐵人賽”的超級選手,你不服都不行啊!此外,在弓箭方面,每個人必須一氣可以連發三箭,否則視為不合格。鐵胎硬弓弓弦之力極大,一箭射出,能破開數重銅甲,當然拉弓射箭需要多大的力量就不難想象瞭。據說王翦就是因為可以拉開鐵胎硬弓這樣的強弓,在秦國一舉少年成名。盡管在當時的諸侯國,甚至是在軍隊中,也隻有勇士才可以拉開炫耀一把,而在魏武卒中卻是人人都可以拉開的基本功,這樣的軍隊戰鬥力是何等驚人?而且,武卒的選拔原則是能選出多少就是多少,絕不濫宇充數。所以說,他們個個都是體能超群、身懷絕技的特種兵,是步軍中的兵王,不負中國歷史上“單兵戰鬥力第一”的稱號,而由此組成的部隊豈不類似現在特種部隊!

  其次,武卒的編制精幹嚴密,讓各諸侯國幾乎無法模仿。因為除瞭魏武卒之外,再也沒有什麼地方,再也沒有別的諸侯國使用完全由步兵組建的兵團,不是沒有條件,不是沒有能人,主要是在以戰車為王的時代,誰也沒有這個膽量。武卒的編制,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二伍為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為屯,設屯長一人,二屯為百,設百將一人,五百人,設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設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稱“千人”,也就是以一千人為基本的作戰單位,類似現在的一個團。需要打戰的時候再靈活編制,設將軍一人指揮。這種編制,充分體現瞭魏武卒的指揮系統在作戰中的靈活性,能達到如腦使臂,如臂使手,如手使指一樣。即便是戰敗瞭,也是可以迅速的組建軍陣——不管各軍隊士兵是否相識,在這種各級將官存在的情況下,都是可以迅速的組合起來。

  再次,武卒特別註重實戰訓練。吳起組建瞭武卒後,聘請瞭類似“八十萬禁軍教頭”的專職教練,對這些軍事基本素質較高的士兵進行瞭嚴格的軍事技能訓練,包括單兵技藝訓練、陣法訓練、編隊訓練以及聯絡記號訓練等。在訓練中,還特別註重發揮軍事骨幹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一人學成,教成十人;十人學成,教成百人……萬人學成,教成三軍”,使全軍的素質迅速得到提高。此外,和一般軍隊不一樣的是,魏武卒幾乎從一組建,就是由實戰中訓練出來的軍隊,甚至連主帥都是九死一生積累經驗,更不用說陣亡的士兵數量瞭,恐怕在陰間都可以組建一個強大的軍團!

  吳起特別強調紀律和賞罰分明。入選武卒的士兵,生活好,待遇高,國傢不但免除其全傢的徭賦租稅,還獎田宅房產,這種待遇,不用說那時的諸侯國,恐怕在今天也超過瞭世界各種的特種兵。當然,“吃瞭別人的口軟,拿瞭別人的手短”,部隊的紀律也是十分嚴格的,一切行動必須堅決聽從指揮,否則嚴懲不貸。有一次,吳起領兵和秦人作戰,兩軍尚未擊鼓交鋒,不待上級令下,有個士卒充分發揮“主動工作”的精神,勇猛地沖上前去殺瞭兩個敵人回來,臉上剛泛起得意的笑容,就被吳起下令立即“死拉死拉”斬瞭。吳領導的理由是:“他雖然很勇敢,但不是按命令行事,觸犯軍紀,必須斬首。”吳起不僅講求重罰,更註重重賞,他將軍功分為“上功”、“次功”,根據不同的軍功給予不同獎勵。對立有大功的不僅升職提拔,對其傢屬和子女也予以重賞,“軍功章裡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一人立功,全傢光榮。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