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01:02
1949年“渡江戰役”中,27軍第一批沖過長江。電影《渡江偵察記》也發生在該軍。“上海戰役”中第一個打進市區(其中一個連長通過鉆下水道奇襲敵軍指揮所,活捉一個師長,當時的這個連長就是後來的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遲浩田將軍),但占領上海的27軍卻上自軍長下至馬夫全部露宿街頭,對老百姓秋毫無犯,那時候的27軍可真不愧是人民軍隊呀。1950年抗美援朝二次戰役,79師和80師在大量凍傷的困難下,猛沖猛打,一個不剩的全殲美軍“北極熊團”(該部隊曾經幹預蘇聯十月革命),是我軍在朝鮮殲滅的最大的一個美軍編制,同時殲滅“土耳其旅”大部,史稱“血戰長津湖”。
27集團軍在全軍都以善於進攻,敢打硬仗著稱,但現在的裝備不是第一流的瞭,所以曲居第四。
五、“常勝將軍手下的常勝軍”――第20集團軍
第20集團軍的軍部位於河南省開封市,原代號為54631部隊,是1985年由第20軍改編的,下轄58,60師和原43軍128師共計3個步兵師,並編入坦克第11師、有一個炮兵旅和一個高炮旅。20軍的前身,是在紅軍大部隊開始長征後,留在南方沒有參加長征的閩東獨立師。後來通過三年的遊擊戰爭,該部隊成為瞭新四軍中最能打的一王牌部隊,著名的樣板戲“沙傢浜”的故事就發生在該部隊,是常勝將軍粟裕大將非常信任的一隻部隊,如果說27軍善於進攻,20軍就是以“防守極其堅固”而著稱。20軍在解放戰爭中殲敵數量全軍第一。
該部隊在華東戰場上屢立奇功,“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對全國都有重大影響的戰役都留下瞭他的身影。1950年,中央決定粟裕指揮解放臺灣,粟裕安排把20軍編入渡海第一梯隊,準備做尖刀。該集團軍中,以58師戰功在全軍都是極其著名的,1950年,20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我軍歷史上的第一個特級戰鬥英雄――楊思根就誕生在該軍下屬的58師。後來1979年,對越南自衛反擊作戰中,58師也表現不俗,在東線發揮瞭重要作用。
20軍現在裝備隻能說中等,但20集團軍還是受到瞭一部分中央首長的重視的,相信裝備還會很快更新。
六、“劉鄧大軍中的王牌”――第12集團軍
第12集團軍的軍部位於江蘇省徐州市,原代號83226部隊。是1985年由陸軍第12軍改編的,隸屬南京軍區。下轄第34,35,36師和原屬第60軍的179師(該師1971年開始擔任迎外表演任務)共計4個步兵師。並編入坦克第2師、炮兵旅和高炮旅。12軍的前身主要是屬於徐向前領導的紅軍第四方面軍下屬的紅軍第74師一部。而36師一部甚至來自朱德的警備團。35師的前身是抗日戰爭活躍在太行山的八路軍129師太嶽縱隊。12軍是劉伯承元帥非常信任的一隻主力部隊。在“挺進大別山”“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中表現十分搶眼。特別是該軍下屬的36師在1948年7月一舉攻克襄陽古城,生擒特務頭子康澤,被授予“襄陽特功團”光榮稱號。
1952年,12年參加瞭抗美援朝戰爭,在“上甘嶺戰役”中,和15軍一起,堅守陣地,打推美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從此聞名世界。60年代初,12軍下屬的34師湧現出著名的“郭興福教學法“,從此全軍掀起瞭著名的“大比武“運動。12軍尤其是下屬的36師,名將輩出,王近山,杜義德,韋傑,尤太忠,李德生,李震,曾紹山,肖永銀,趙蘭田,馬寧都出自該軍。36師106團被稱為“百將團”,在團一級出這麼多將軍是不多見的。
12集團軍是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帶出來的少有的硬部隊,就憑這一點,該部隊就一定有發展前途,雖然現在裝備還隻能是中等,鄧小平時代軍委為什麼隻重視38,54軍等部隊而對自己的老部隊12軍冷淡另人費解。
七、“軍紀最好的人民軍隊”――第41集團軍
第41集團軍駐守廣西,原代號為53010部隊,隸屬廣州軍區,是1985年由陸軍第41軍改編的。轄121,123師和原第55軍164師,並編入坦克旅、炮兵旅和高炮旅。1994年組建駐香港部隊時,該集團軍下屬“塔山英雄團”的一部編入駐港部隊步兵旅。41軍的前身為抗日戰爭期間組建的山東膠東軍區部隊,同27軍是孿生兄弟。1937年12月,山東文登縣天福山愛國群眾起義,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3軍。1946年,膠東軍區主力前往東北,後來發展成41軍,少部分留守,就是後來的27軍。41軍在後來的林彪元帥麾下,先後參加瞭“四保臨江”,“夏季攻勢”“秋季攻勢”,“冬季攻勢”,“遼沈戰役”,“平津戰役”。1979年,參加瞭對越南的自衛反擊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