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01:02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遼沈戰役”時的攻取錦州中的塔山保衛戰,其激烈不次於“上甘嶺”,中央軍委嘉獎為“塔山英雄團”,後來我軍的軍委副主席張萬年出自該團。幾個月後的“平津戰役”中,41軍大部隊路過老鄉的果園,居然全軍無一人上前偷吃一個蘋果。全軍軍紀之好另人驚嘆!毛主席聽說後,馬上決定北平的防務由41軍擔當,並且親自到南苑機場檢閱瞭41軍。由於有著軍紀優良的好傳統,所以41一部成為瞭解放軍駐港部隊。
41集團軍是廣州軍區中最出色的部隊,裝備相當精良,裝備應該好過20軍。
八、“一野最後的老部隊”――第1集團軍
第1集團軍駐守浙江省,原代號為83010部隊。隸屬南京軍區,是1985年由陸軍第1軍改編的,下轄第1,2,3師及原第60軍181師共計4個步兵師,此外還有坦克第10師、炮兵第9師和一個高炮旅。第1軍第1師的前身是賀龍領導的紅2軍團,1936年參加長征到達陜北,後來編為八路軍第120師358旅。解放戰爭中,加入瞭西北野戰軍,就是後來的第一野戰軍。第1軍長期在彭德懷元帥領導下,解放戰爭中,長期監守在黃土高原,參加瞭“延安保衛戰”。1949年,參加瞭“解放大西北”,共殲敵10萬(和20軍比可能差點,但在西北絕對是瞭不起的),解放縣市51座。
1952年,參加抗美援朝,朝鮮停戰後,一直駐守在朝鮮,直到1958年,我軍決定全面撤離朝鮮。
1995-2004年,第1軍出瞭不少高級將領,如上屆軍委委員兼總參謀長傅全有同志,本屆軍委委員陳炳德同志。第1集團軍人數不少,裝備應該說是中等。
九、“叢林猛虎”――第14集團軍
第14集團軍軍部位於雲南省省會昆明市,原代號為35201部隊,隸屬成都軍區,是1985年由14軍改編的,下轄40,41師,32師和原11軍31師4個步兵師,炮兵第4師、一個坦克旅和一個高炮旅。在抗日戰爭中,14軍的前身各部隊殲敵數量全軍第一。50年代後第14軍一直駐守雲南,在60,70年代秘密參加援越抗美時期,積累瞭豐富的山地叢林作戰經驗。被譽為“叢林猛虎”。
1979年我軍開始對越反擊作戰,第14軍做為我軍在西線主力部隊,攻占越南黃連山省省會老街,強渡控制瞭紅河渡口。是整個戰爭中表現十分搶眼的部隊。1984年4月28日,第40師發起收復老山戰鬥,攻上老山主峰。隨後的幾年,該軍在老山地區展開瞭激烈的防禦作戰,被授予“老山英雄團”。
十、“隨時準備解放臺灣”――31集團軍
第31集團軍軍部位於福建省廈門,原部隊代號為32404部隊,1985年由第31軍改編。下轄第91,92,93師和原29軍86師,一個坦克旅、炮兵第3旅和一個高炮旅。31軍出自膠東。1948年“濟南戰役”中,該軍沖鋒英勇,中央軍委嘉獎為“濟南第二團”,從此該部隊成為華東野戰軍和後來的第三野戰軍的主力之一。“淮海戰役”中,粟裕命令31軍(時稱13縱隊)馳援劉鄧大軍,為在雙堆集殲滅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黃維第十二兵團立下奇功。
1953年,31軍在東山島擊退國民黨駐金門胡璉部1.2萬餘人,殲敵3000人,一掃第28軍喋血金門的陰影。1958年-1979年,我軍進行瞭不間斷的炮打金門。
自1949年解放廈門後的50多年中,31軍一直駐守在廈門,肩負著隨時準備解放臺灣的任務。